老人是工部的传奇人物,也是和宋仁宗君臣相得传为佳话的臣子——沈括。
但是这个时候,他们更喜欢听这位不苟言笑的老人讲一些故事,而不是学习那些枯燥的知识。
夜深人静,白日里小孩子的嬉闹声早就散尽。在这山里,有说不出的空寂。沈括埋首写了几页,沙沙的竹叶声和着清风让他微微的停顿了下。
他动了动手腕,站起身来,外面繁星点点,山里就连呼吸都是清香的,不像汴京夜里灯辉交映,就连夜空都被映照的十分明亮,空气里满是脂粉的靡靡之味。
他捶了捶腰,蹲坐在门槛上,辨认这天空上的星宿。他辞官之后,没有告老还乡,而是来到早想看好的地方。 青山绿水,正是他为自己选择的长眠之处。
他这几日越发感到大限将至,自己最后的心愿就是把著述写完,也算是夙愿了。辞官之后,他把儿子和家里人托付给京中好友,不顾好友的劝阻,托着病躯之身一个人住到了这个地方。
想想老友抚着他的美须说的话,沈括也不禁有些迷惑。到底这夙愿是自己的还是官家的。这些问题再回想一遍,也失了味道。
他倒是想起了与官家有关的一些往事。年少轻狂的自己不懂官场,幸亏得了官家的赏识和护佑,还有平时时不时的提点。自己才躲过官场倾轧,时时谨记着官家的提点,才没有落得一个晚年落魄的结局。
如果他辞官之后还留在汴京的话,是不能把这著作写完的。那些应酬和指导子孙后辈的事情只能占据他太多的闲暇时间,不能让他是思考,这种安适的环境只能摧毁他的意志。
所以,他选择了这个不通人烟的地方。建好房屋,把所有的人都驱走了,他留下了烟花弹,这是他让家人来接的讯号。烟花弹一放,就能让喂养的小雀叼着书信到汴京去,分别是给好友和家人的书信。书信里给好友的是他的著作,给家人的是遗书,他要埋骨于此,并且不要让外人知道。
他不知道官家的改革能支撑多久,虽然这体制看着很完善,只是士大夫们的内斗智慧让他这等官场盲人看不透,尤其是等范仲淹这批人下了之后,他不想官家的所有贡献都化为一空,起码工部这些年来所有的发明都记在她的脑子里,例案他也带了一份。他学习司马迁的做法,藏之名山,后人无法销毁。只期望这些著作可以让后辈人知道官家的作为。
天似乎更凉了,他裹了裹身上的薄衫,咳了几声,起身伏案继续写作。
灯火又是通明了一个夜晚。
2番外之船上聚会
在平静的海洋上行驶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