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英亭兴致勃勃得很,电视上不是常演么,虽然好多演员不过是在装模作样,可是丝毫不影响美感好吗。
山长夫人净了手,焚了香,这才坐下来,款款而谈,无非就是些关于古琴的基础知识:琴一般长约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一般宽约六寸,厚约二寸。琴体下部扁平,上部呈弧形凸起,分别象征天地;与古时的天圆地方之说相应和。整体形状依凤身形而制成,其全身与凤身相应,有头、颈、肩、腰、尾、足。”
“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内合五行,金、木、水、火、土;外合五音,宫、商、角、徵、羽。后来文王囚于羑里,思念其子伯邑考,加弦一根,是为文弦;武王伐纣,加弦一根,是为武弦。合称文武七弦琴。”
《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为弦,刻桐木为琴。”
“琴头”上部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称为“岳山”,又称“临岳”,是琴的最高部分。琴底部有大小两个音槽,位于中部较大的称为“龙池”,位于尾部较小的称为“凤沼”。这叫上山下泽,又有龙有凤,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上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有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琴头的侧端,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称为“琴尾”。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又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琴腹内,头部又有两个暗槽,一名“舌穴”,一名“音池”,一名“纳音”尾部一般也有一个暗槽,称为“韵沼”。与龙池、凤沼相对应处,往往各有一个“纳音”。龙池纳音靠头一侧有“天柱”,靠尾一侧有“地柱”。使发声之时,“声欲出而隘,徘徊不去,乃有余韵”。
祝英亭从刚刚开始的兴致勃勃变成后来的昏昏欲睡,这师母,教人弹琴就弹琴吧,还要说这么多。好吧,他也知道这是古琴入门必须所要具备的知识,可是,听着实在是太枯燥了!
转过头去看马文才,只见他抿着嘴唇,端正的坐着,无比认真的听着师母说话。似是感觉到了祝英亭的目光,他回过头朝他一笑,凑过来低声问道:“英亭,怎么了?”
祝英亭苦着脸,撇撇嘴:“听起来好枯燥,我什么都不懂。”
马文才在桌子底下捏捏他的手,软语安慰道:“没关系,回去我教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