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颂雅堂”“明德馆”之类的一年束脩不过十两八两的便宜女学,与春薇女学不同,这些便宜的女学其实是有点像蒙学的加强版,比如“明德馆”一年不过9两银子,还包了笔墨跟一顿点心,学制也是两年,但是主要就是为了识字知礼,主要是教认字,读女四书,当然还要讲一些基本的礼仪,还顺便做一下针线厨艺上的启蒙。去上学的女孩子也都是幼童,五六岁就可以上学了,这么大的孩子在家也帮不了大人的忙,稍有点钱财的人家还要有专人照顾,上了女学虽有开销,但毕竟两年就毕业,然后这时候回家就完全懂事了,能跟着大人做针线帮些家务,再没事帮着教年幼的弟弟妹妹侄女什么的识几个字……而她们识字,嫁人后不会与未来的丈夫没有一点共同语言,虽不大可能吟诗作赋,可红袖添香总是能做得更让人舒畅,以后有了孩子甚至能教孩子写几个字,这也是普通有点人家为了让女儿嫁个好人家而采取的性价比相当不错的方法。两年花不到二十两的银子,让自己的女儿具备嫁个大户人家的素质,划算!
而中产之家则会想尽办法把女儿送进 “德容学堂”“中慧女学”之类每月都要花上五两银子往上的,这些地方文化课也就罢了,偏礼仪有宫里出来的老宫女做教习高级女学,所以也颇让些新晋的富贵人家喜爱。毕竟科举是普通人走向上层阶级的最普遍的方式,一些平民子弟就算通过科举改变了命运,但是早先娶的妻子未必有作为官眷的素质,早先的家境所限,娶的妻子大多不识字,礼节更是要现学现卖,这样下一代的教育就有了很大问题。儿子自然要读书,而女儿这边,多花点钱,送到学校进行打造成大家闺秀,也是很好的。更有些人家本就是书香传家礼仪大家,他们并不是不能教孩子,可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书香门第就一定有适合当老师的人选么?那么多要学的项目呢!而且别说是教女孩子,更别说人家都上学,你家姑娘闭门造车能学多少东西倒是其次,你不上学跟别的上学的姑娘能找到共同语言么?姑娘们最美好的时间就是在学校,那时候的友谊也最纯粹些,而关于学校的话题就是毕业几十年还是会被津津乐道。不上学,你能打入人家的小圈子么?当初贾敏不就是遇到这样的窘境嘛。
而大一点的,文化昌盛的地方,扬州,便有了“春薇女学”的这样的顶尖女子学府的存在。春薇女学前面说了,基本是大家闺秀深造的魔鬼训练营!不熟读圣贤书,没有大家闺秀的教养,连进都别想进,那里面学的东西有多夸张就更不要说了!
四书五经要继续读,女四书当然更要进一步深化理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