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陈焕之之前就略有预感,同样的训练方法、同样甚至更长的训练时间,苏圆圆或者其他人早就掌握了的弯道要领,她却掌握不了,或者说她感觉自己掌握了也照着做,但是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真的,不求像苏方方一样,她觉得自己只要能有元绘云水平,200米的成绩就能再提高个将近半秒——那就是个能在世锦赛或奥运会上拿金牌的水平了。
但是昨天曼利这样说,“人在跑200米的时候身体会向内倾斜,这就造成了人的左右脚用力是不均衡的,靠近内侧的左脚更用力,同时在一个完整的复步中,左脚的支撑和和腾空时间都会比右脚的支撑和腾空时间长。”
“一般这两个时间差都是0.02秒,加起来就是在一个复步中,每一个左单步要比右单步长0.04秒,基本在整个弯道过程中,整体跑动速度会变化,但这个时间差也会随着速度的变化而有微小起伏。但是你,”曼利指指幻灯片上的其中一行数字,“你的整个前120米,在你在弯道中时,这个时间差几乎是不变的。”
陈焕之当时还没明白他的意思,很茫然问,“这样更好还是更坏?”
“不太好。”曼利说。
他没有理会陈焕之迷茫的眼神,而旁边的刘鑫源看起来明白了些什么了,曼利开始切到下一个表格,“然后是身体的内倾角度。”
“在一个复步过程中,当你从支撑到腾空的时候,由于运动的惯性和方向——你要知道,当你在跑弯道的时候,你觉得自己在跑一条圆周线,其实你是在跑这条圆周线的切线,你的每一步都是向前而不是弧形的,而下一步又会改变上一步的方向——总之在你腾空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更向内倾斜,和地面的夹角也会变小。”曼利用两只手比划出一个左右脚触地和腾空的过程,“当你结束腾空开始触地支撑的过程,重心就会向你另一只触地支撑的脚移动,这样你跟地面的夹角就会变大。然后又出现腾空的时候这个角度又会变小,人体就是这样在弯道上摆动着前进的。”
“苏的左支撑和腾空时的角度平均相差1.96°,右支撑和腾空平均相差1.55°。而跨栏的黄,她的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99°和1.61°。”曼利说,“而陈,她是3.01°和2.88°。”
没人说话,除了若有所思的刘鑫源恐怕别人都还没明白他想说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