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发酵;半个月后抽油滤出,将豆酱用布块包好,用力地将汁挤到另一个空坛里。挤出的酱汁通过稀释和高温消毒之后便是零添加的酱油了。
“面来嘞——”
伴随着小二的高声叫唤,一股浓郁的酱香扑面而来,引得食客馋虫大叫,纷纷向掌柜伙计打听那是什么吃食。
“当然是阳春面啊。”小二转向少东家那一桌的方向,吸吸鼻子。
“我的面怎么没有那么勾人的香气?你们不是缺斤少两吧?”
“怎么敢?那是我们少东家朋友自带的调料,我们酒楼里也没有。”
食客们闻言,只得摇头叹息。
“你愣着做什么?吃吃吃……”灌夫发出刺溜刺溜的吸面声。
“给、给我的?”郭舍人浑身僵硬地坐在刘彻对面,不可置信地问道。
原来不是给我的……灌掌柜伤心地站在一旁干看着。
“还有一碗,你不吃我可不客气了。”灌夫伸出罪恶之手。
郭舍人飞快地把面捧到胸前:“恩人,您会撑着的。”
“娘娘腔,我不怕。”
“恩人,我怕。”
“恩人?”李陵翻了个白眼,“听着怪寒碜的,你几岁了?”
“快十岁了吧。”郭舍人不怎么确定地说,他是孤儿,有印象的时候就被卖来卖去,谁还记得?
“竟然比我大……”李陵狠狠咬断了面条。
“那就跟我们一块叫老灌。”刘彻指指自己:“九哥。”又指指李陵:“小李。”
“是李陵! ”小李将军强调。
“哦,小李。”郭舍人乖巧地打招呼,露出两个甜甜地酒窝。
“……”
感到自己被彻底遗忘的灌掌柜忍不住出声提醒自己的存在。
“公子,这醢(hǎi;第三声)倒是和鄙人见过的有所不同。”
醢就是肉剁成肉泥再发酵生成的油,醢即肉酱油之意,另有在造酱时加入动物血液的酱称为醓,如《诗经·大雅·行葺》中有一句“醓醢以荐”。虽然在周朝就有制酱的记载,但制作醢时,因在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有机酸,如各种氨基酸、乳酸、醋酸等,所以酱汁的味道是酸的,往往被当作醋用,并不是真正的酱油。使用大豆制作酱油在大约在北魏才出现,《齐民要术》内所指的“豆酱清”,可能是酱油的前身。再加上醢的制作成本高昂,只有高官贵族享受得起,寻常百姓家见都没有见过。
“还是掌柜有见识,”刘彻赞叹道,紧接着语调一转,“不过,我这可不能算是醢,醢味酸,材料与制作工艺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