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的九品中正制,避免世族把持朝廷人事部门、高门权贵的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而寒门却无出头之日的情况,揭开中华选举史崭新的一页。
科目主要有明经(时务策与经义)、进士(时务策与诗赋文章)、明法(通晓法令)和明字(通晓书法)。明经与进士,前者难,后者易,古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因为明经重帖经、墨义。所谓帖经,相当于现代的填空题,将经书任揭一页,左右两边都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它偏向于死记硬背,较为简单。而进士,则要活学活用,背诗者众,作诗者寡。
前两门比较热门,明法勉强凑合,明字报考的人却寥寥无几。精通篆体隶书的人全去考明经和进士了,刘彻只能在考前两门刷下来的人中挑选。
第六十八章 推广楷书(上)
有个大汉天子版的灰姑娘,叫做司马相如。
长安市集街头出现一个神情恍惚的年轻男子,脸上布满阴霾,英俊的相貌也因此有些扭曲,突然,他的身体被后面匆匆跑过去的人用力撞上,他踉跄了几下,摇摇摆摆,终于没能稳身形,摔倒在地。他的视线无神地望向撞他的人跑去的方向,连生气的表情都没有,木然地想要爬起来。
“客官,来歇歇脚,吃碗豆花罢! ”旁边摆摊的老汉好心地拉他一把,这种情况他今天已经看到四五回,唉,今天科举没考中的人,大多都是这幅模样。
当今天子科考选才,由于事起仓促,参加考试的大多都是本地人士及长安周围各地的书生,也有不远千里迢迢赶来的,其中不少因为旅途劳顿水土不服刚到长安就病倒了,但凡不是出气多进气少的,都不甘错过考试,拼命一搏,只是病得头昏眼花的,成绩未免受到影响。
摊子上已经坐了一桌看过榜查过成绩的书生,他们相互认识,有人欢喜有人愁,看上去彼此交情不错,正互相勉励。
“离殿试尚有月余,李兄好生准备才是,我等先在这里道一声喜,敬候佳音。”
“多谢,你们也无需气馁,陛下下旨,年年科举,错过今年,明年还可以来考,权当攒些应考经验。只是明年可要尽早准备,科考不仅看考试作答,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虽然仍然有考试资格,但没有名士推荐,多少会让考官看轻几分。”
刚坐下的年轻人一边默默听书生们说话,一边看老汉利落地给舀起一勺豆花淋了酱油撒上葱花端给自己。
“吃一堑长一智……”个子小的问起,“只是不知道殿试会有怎样的题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