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在意,那不是谁说的,要找帅哥看美女全是视觉享受啊,但要是结了几十年的婚了,但凡想起对方来,是那个名字熟悉呢还是感觉熟悉呢还是容貌熟悉呢。
甄士铭看红楼就是这样的,以前呢,他还困扰过,你说这黛玉进府到底是几岁啊,这又是金陵老宅又是回金陵的,他们这是在哪儿啊,又臂如分明是说宝黛两人同吃同住从小长大情谊不比常人,不过说起来,似乎通共从兴到衰也就那么几年罢。但是真真的看下去,就只沉迷在了故事里,管别的也不作甚么。
不过自从当了编剧就不一样,反而要从字里抠意思出来了。做文学和看文学有那么些不一样,感性的是观众,理性的得是上台排戏的人。不然就得遭人戳。偶尔想起,他也挺怀念那段甚么都不计较一味凭心而过的日子。且不论是工作,还是生活。
再有一个问题。
人们总喜欢探究一段话一个背景后头的深刻含义。这一点当初做语文时,印象尤为深刻。阅读分析中,说是中间有一句下了一场雨,题目就出了,为啥要写下了一场雨。于是什么什么各种时间啊感情啊深化啊强调啊,但凡能想的上的就写上去,总有两条是挑对的。
结果人作者就说了,他凑巧写的时候外头在下雨罢了。
好吧好吧,这是特例,但总归也说了那么些事儿吧。
甄大编剧刚混时,是清醒的,现在也糊涂了。之前柳湘莲还没走,他还问了,这是什么朝代啊,结果人笑着瞅了他一眼,当他是个疯子一样的不理。却又说:“且不论你想听什么答案,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问明白了,你活着有甚么改变么?还是你就不活了。”
他得活啊,他当然还得继续活。唐宋元明清,是哪个跟他现在的生活又无甚关系,又不孝科举又不吃公家饭。但那毕竟是红学中研究的问题之一么。便是没有一个他所熟悉的答案,总也是相当于一种影射。罢了。
甄大编剧就问了那么一次,可巧呢吧,他不问,竟无人说起。于是,到现在也是一个没有答案的答案。但日子总得照过,饭还得继续吃。
这贾府,也终于是要进了。
权且当是明清代。如此一参照也没什么好计较是不。
且说那日甄家的事情一了结,他和甄应嘉封琪一商量,定下了日程,就登船上京去了。
同行的有杨措,还有另外两个贾府来的接应客,再有,就是他叔侄两个,还有一个袭哥。
拢香向来是府里的得力丫头,离不得府的,只在太太宝玉跟前侍奉。袭哥年幼,又因甄士铭和甄英莲是从甄府里头出去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