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而已,心知肚明。
※
当然,王耀也知道自己这次是来帮忙的,至少还得做足表面功夫。会议期间他一点都没闲着,公开和私下在到会的国家意志们中间反复强调着“以保尔为首”,为维护保尔的威望做足了努力。然而,许多人并不领情。
菲利克斯大概是最典型、也旗帜最鲜明的一个。“以保尔为首?”他习惯性地把头发别到耳后,轻蔑地嗤了一声,“醒醒吧,他已经不行了。约瑟夫那个老头一死,他就开始走下坡路,‘伟大的苏联’?不过尔尔!”
伊丽莎白表现得更平淡,但说出的话一样毫不留情:“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保尔现行的体制有很严重的缺陷。他现在用的都是约瑟夫时代留下来的旧东西,虽然有过改革,但不够彻底。约瑟夫在战争年代掌权,战争年代的思路不适合和平年代的发展,他只有意识到这一点、下决心脱离约瑟夫的阴影,才有可能进步。否则只会越来越下坡。”
基尔伯特也半开玩笑地对王耀说:“你来代替他倒是个不错的选择,本大爷看人很准的,你是不会像他这样紧抓着我们不放的,对吧?”跟着保尔这么些年,他收敛了曾经的张扬个性,但那双红色眼眸里所燃烧的火焰,从没有一刻冷却。菲利克斯和伊丽莎白都清楚,他从没放弃过挣脱红色帝国的樊笼——正如他们一样。
王耀意识到再说下去话题会被带到一个危险的方向,连忙开口道:“大家不要这样说,保尔有他的难处,伊丽莎白说的很对,但真做起来是很难的。我们之间还是要互相理解才好。至于以谁为首,基尔伯特,我知道你只是开玩笑而已,毫无疑问我们要以保尔为首。他的经验最丰富,只有他才能在度过眼前的难关后,带领我们走出一条明路来。”他义正词严地说。
但回应他的只是沉默罢了。
当然,除了完成这些吃力不讨好的“任务”外,王耀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他去了列宁山上的大礼堂,那天午饭点还没到,就有许多学生早早来占位置,等待着他上司的接见。王耀跟这群年轻人愉快地攀谈,在异国他乡见到这么多的家人令他倍感亲切,尤其是见到这么多朝气蓬勃的年轻人。
有人问他:“王耀同志,您都到过苏联的哪些城市呢?您觉得这里怎么样?”
王耀想了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啊,我好像只来过莫斯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