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已经脱离了群众,由他们构成的我们党的执政层,也显然已经脱离了群众。那么群众的诉求又怎么能够得到反映呢?如果他们受到不人道、不公平的对待,又有谁知道呢?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这一方面也没有得到体现。”
……
保尔听着他一套一套地说,心想这人还真是个讲课的料。他承认米哈伊尔所说的问题中,有一些是确有其事,比如说外汇流失、企业亏空、财政赤字、特权阶层等,这些问题导致的对国家不信任、民心涣散正是他身体虚弱的原因。的确需要一些措施来遏制住这个势头。然而他对米哈伊尔提出的另一些观念并不敢苟同,在他看来,那些观点太过于激进,让他一时难以接受。不过,无论如何,至少他愿意动手改造这一切。
米哈伊尔还在滔滔不绝,保尔看了一眼手表,打断了自己的上司站起身:“很抱歉,我接下来还有安排,今天的谈话恐怕要结束了。我很感谢您的陈述,您的观点非常系统,显然经过了深思熟虑。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同志,”他直直地看进对方的眼睛,“看来我们已经初步达成了一致,我们现在的确需要一些改革。那么在将来,我希望我们能够通力合作,解决好面前的问题。”
然后他伸出了手。上司也伸出手,握了握他的。一个关于变革社会的决定,就在此时一锤定音。
※
之后没过多久,米哈伊尔就开始推行他的改革措施。他和保尔进行了周密的商讨,两人一致认为经济问题是目前最需要解决、也最容易见成效的,因此打算从激发经济活力入手。米哈伊尔打算实行国营企业逐步私有化。
这主意并没有让保尔觉得什么问题,伊里奇时代也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而且事实证明有一定效果。然而让他觉得有些刺耳的是米哈伊尔对此的概括——“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混合经济道路”。
走他们的道路?什么时候轮到我去学他们了?他感到很不屑。
改革有一点成效,但是很快也就没法继续推行。米哈伊尔气恼地说:“我们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和单一的公有制太久了!我们排斥商品关系和市场机制也太久了!”
他在房间里一边来回绕圈一边自言自语:“根本的原因……根本的原因在于——制度!是的,是斯大林模式经济制度的桎梏——”他显得有些激动,像所有发现了难题症结的人一样,“您没发现吗?曾经我们有过的改革为什么都不能成功?因为他们都是在一块破布上缝缝补补,却没有意识到这块布已经太陈旧、太千疮百孔,而没法继续穿了。我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