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虽溺爱孙子,也好歹知道最后一点子分寸,这样的言论只在家中流传,且就是家中都不是全范围皆知的,又宝玉是他亲爹自幼定论的“酒色之徒耳”,想来他要出仕不容易,但若是不出仕,一般也没哪个足够分量挑贾家不是的会来寻他烦恼。
至于什么“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之类的,更是传出去也不过是个风流名声,更不消在意——事实上在贾敏看来,若这内侄儿长大了懂得风月了,还能依然保持做个爱花惜花却不随意采花的真正风流人,那也是个坦率有趣的。
贾敏欣赏坦率人儿。
宝玉又生得实在好,虽也才留头未久,一脑袋攒起来的小辫子有些滑稽,但他长得堪比画上金童,又穿得一身喜喜庆庆的大红衣裳,胸前还坠着他那闻名遐迩的宝玉,笑起来又讨好,嘴巴也会说话,一见着黛玉就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话若是宝玉再大几岁说,那妥妥是调戏不正经,贾敏不将他喝打出去,也绝对膈应;但宝玉现在堪堪临近七岁又不满七岁,且不到男女分席的年岁,他又说得虔诚认真,便不觉轻佻,只显亲近。
又有贾母故意问宝玉“又胡说,你何曾见过她”,引出宝玉的面善论,贾敏虽是女孩儿,相貌上与两个兄长不很相同,却到底一母同胞,她额型、鼻型并耳朵与次兄都极相似,黛玉又恰好在这些地方像了她,宝玉虽惧怕父亲,也总是日日要请安的,因此可不就面善?
虽对兄长的许多行事并不赞同,但贾敏想起幼年兄妹两个在母亲跟前承欢、在父亲膝下学书识字的时候,到底是心软了,对王夫人故意与黛玉说什么“我这个孽根祸胎,最是家里头的一个的‘混世魔王’,你只以后不要睬他”的话儿,也不过一笑便罢。
在贾敏看来,便是她和贾政依然和幼时那般好,黛玉与宝玉也不是亲兄妹,宝玉眼看着就要满七岁,黛玉也都五岁余了,哪怕是按黛玉的年岁计算,他们必须恪守礼仪分席各处的时间也不远,她又自己有家有室,今日不过回门拜望母亲,日后最多偶尔过来住上两日,也不可能住到荣禧堂去,她的黛玉,如何会去怎么理会宝玉?
再说面善,也总是男女有别。
贾敏对宝玉原还有些好感,可王夫人温和木讷的笑脸之下,那不阴不阳的话语实在不讨她喜欢,连带着也情愿黛玉远着宝玉去了。
却不想,这两位实在是宿世的冤家,不是她想远就能远的。
——贾敏直到现在,都很恍惚,怎么她家的宝贝玉儿,就真的和二嫂家的顽石走到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