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进翰林院。
从没有人否认过李路是一个颇有才名的才子,江南士林之中,多以李路为首。李路性子极傲,少年得志,更何况,现如今他也不过是一个刚及弱冠的少年罢了。李路总以为他才应该成为这世上生生瞩目之人,以他的才情,他的年纪。李路生于江南富庶人家,儿时便已显出几分不同寻常儿童的聪颖之资,早年中了童生以后,此后仕途更多是一帆风顺。
一个人若是被捧得太高,再从很高的地方掉下来,那定然是一件让人极为不愉快的事。
李路并没有摔的很厉害,但只有一点,也已经足够让他觉得有些不愉了。李路,江南汴州人士,甲榜第二。顺着张榜的皇贴李路下意识地抬头便已见着那压在自己头上的榜首之人的名字,——林子清。
周围看榜的考生熙熙攘攘挤作一团,此时却怕是半分也没了孔孟之道中所言贤士之风了。大庆尚儒道,有一个孔子,尚还有一个孟子,便是孔孟之道。大庆以儒道为尊,这个与历史之间全然不和糅杂的时代到底还是存着与历史稍稍重合的印记的,比如……孔孟之道,再比如,科举制度……
李路此刻思忖着,在江南之中他却竟然从未听闻过这林子清的名字。想象之中,李路自顾以为那林姓的士子定然是个年纪比他大上好几轮的老朽,如此,才情比他高上些许,他到也并非全然不可接受的。李路坚持认为,在江南年轻一辈的士子之中,当无人能出其左右。
想罢此处,神情之间怕才是堪堪缓上了几分。
人群里放榜的官员正要赶着去通知位列前三十甲的中榜之人,一直叫到李路的名字,李路见众人都看向了他,这才堪堪拱手作着一副极为谦逊的模样说道,“不才正是江南汴州的李路。”
那放榜之人便是笑着说道,“当真是后生可畏,少年出英才啊。”说话间全然是在称赞着李路小小的年纪便已中举位列甲榜,秋闱之后便是殿试,李路既然能在秋闱之中脱引而出位于二位,倒也是指不定能在殿试之中夺个三甲之名怕也并非是极不可能的,心下想罢,面上的笑容却是已经愈发和蔼可亲起来。
李路正待要回话,这时候却只听得人群之中谁喊道了一句,“我们去看这届秋闱的头名案首吧!”众人听罢,也是,头名案首的风采毕竟不是寻常就能见到的,大凡人之常情,人都是有着几分好奇之心的。
而这……林子清。
他便好像是一个倏忽从地上冒出来,天上掉下来的人一样,没人知道林子清是谁,汴州,长安,江南之地中却竟然也是个名声不显之辈,而这般一个名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