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青书自然会拆台;宋青书若包庇张无忌,朱元璋亦有反正之力。
张三丰听罢这般安排便已明白,如今约定的三权分立与当初在武当时张无忌所阐述的三权分立已大为不同。然而即便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军权,他的徒孙张无忌仍旧要走这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甘愿将万斤重担扛上肩头,纵然万劫不复也毫不畏惧。想到张无忌的骄傲固执,张三丰不由微微一叹。好石桥一役无论真相如何,张无忌身为明教教主总难辞其咎。微山定盟之后,张无忌曾提及要亲往祭奠于好石桥一役中战死的武当义军,怎知不等宋青书表态便已被一众武当弟子婉言谢绝,显然是对张无忌颇为芥蒂。如今武当三代弟子已逐渐长成,张三丰纵然爱重张无忌,这等情况之下,也只得尊重众弟子的意愿。问过盟约,他又向莫声谷问道:“如此说来,苏浙义军又是何打算?”
莫声谷在苏浙义军之中威望甚高,他既“死而复生”,张士诚之前的种种谋划便是竹篮打水一场。而莫声谷这两年所做种种皆是为了将宋青书救出,如今宋青书传檄北伐,莫声谷自然是赢粮景从。“苏浙义军长于水战,北伐之事自当听从武当义军的安排。”
莫声谷如此回答,张三丰却也并不意外。只见他抚着长长的胡须,沉吟了一阵才又问道:“既已定盟,那这战事想必近在眼前了?”
莫声谷点头答道:“照盟约所定,武当义军与苏浙义军将自东路起兵攻取河南,若是粮草辎重无碍,我与青书商定两个月后便是最佳的出兵时期。”
张三丰听罢却没有说话,只扭头望了宋远桥一眼。大伙都明白,此战既是北伐必然是旷日持久,不将鞑子赶出中原誓不罢休。如今宋青书是武当义军之首,莫声谷是苏浙义军之首,北伐期间他们自然是要时常见面、并肩作战,乃至朝夕相处。眼见自己的大徒弟面色铁青沉默不语,张三丰不由微微一叹,吩咐众弟子回去歇息,却是将莫声谷与宋青书二人留了下来。
不一会,众弟子如流水般退去,殿内只剩下了武当诸侠与殷夫人。张三丰四下一望,不禁又是一叹,沉声言道:“眼下已无外人,声谷,你老老实实告诉为师,可能忘了这件事?”
张三丰问地这般明白,莫声谷即刻屈膝一跪,干脆利落地答道:“徒儿不肖!然我心匪石,不可转也。”莫声谷生性固执,这句诗经由他道来少了几分绮丽却是多了几分刚烈。
张三丰闻言亦是一叹,他原想再问宋青书,可话未出口,便又想起不久前南四湖传来的消息,那时宋青书以为莫声谷与冯默之俱已身亡,几乎将明教义军与红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