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通镖局,可以在千钧一发之际将李萍救下来?”
公孙策皱了皱眉,“难道他一直在监视太后的一举一动?”
包拯叹道:“不只是太后,恐怕还有我们。这里是京城,并不是赵卓的地盘,他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实力去做这种事。他手中掌握着那个江湖组织。这个组织势力庞大,成员身手不凡,又等级森严,令行禁止。
赵卓代表的是襄阳王。以襄阳王的野心,豢养这样一个组织,那心思就太过深沉了。天长日久,等到时机成熟,他想做什么,能做什么,会不会让生灵涂炭,百姓受苦?阿策,我心中非常担忧啊。”
公孙策点了点头,清俊的脸上难得露出阴郁的神情。其实很多话不必多说,他们两个都心知肚明。之前因为天子身世这件案子压在前面,他们两个人没有心思去想那个江湖组织的事情。但是现在玉辰宫一案就要落幕,虽然还不知道结果如何,但是太后和皇上两败俱伤的结局已经注定。
京城里满城风雨,皇帝的身世被当作小民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传播得沸沸扬扬。然而从这件案子的开始到结束,几乎每一个细节里面都有襄阳王的影子,他们父子躲在幕后,不仅毫发无伤,反而借此得到了很多好处。
相信无论皇上和太后哪一边失败了,襄阳王都可以趁机得到更多的好处。包拯看出了这一切,眼下却根本没有任何办法阻止。襄阳王这个人实在是太可怕了,如果有可能,包拯并不希望跟他成为对手。然而从那些细微之处显露出来的端倪看来,如果包拯能闯过眼前这一劫,他跟襄阳王之间,迟早必有一战。这是逃不开,也躲不开的命运。
公孙策看到包拯眉头猛皱,心里自然也感同身受。然而公孙策并不是包拯,他在襄阳与这对狡猾的父子对峙了多年,对官场和政治的了解当然不是包拯这种愣头青可以比拟的。
二人沉默了半晌,最终,公孙策抬头看了包拯一眼,笑道:“不必多说了,我猜你跟襄阳王迟早有一战,但是眼下太后才是我们的对手。我们还是先好好琢磨琢磨怎么度过眼前这道难关,襄阳王的事情,现在商议如何解决为时尚早。我猜,日后皇上一定不会坐视襄阳王如此放肆,现在时机未到,我们还要从长计议。”
包拯凝视着公孙策嘴角的微笑,良久,脸上阴沉的表情终于渐渐放松。他望着公孙策的眼睛,郑重地点了点头。
包拯和公孙策在房间里商议如何应对太后,两个人心意相通,共同绸缪,虽然二人心中压力都十分巨大,房间里的气氛却很是轻松。
而与此同时,在展昭的房间里,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