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真真假假,稗官野史,世人谁知?只有青空静好,苍山暮水,说书之人一遍遍讲述着昔日的故事。然所谓正史之上所记,不过寥寥几句,那些淹没在时光里的往事,再不复见。
(正文完)
后记:这个坑拖得比我想象中长得多,前几天看到有亲说:这文四周年了。很是OTL之。四周年未免夸张,不过三周年差不多是有了。
最初构思的时候,是打算三十章结尾的,后面超标的部分完全是意料之外。即使如此,在看到我墨迹了将近两个星期才弄出来的结尾时还是觉得太过匆忙——原本构思的对决啊斗智啊什么的,因为我一脚踏错便简约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至于导致我踏错的,便是赵祯的轶事。
赵祯的轶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仁宗在散步,时不时的就回头看,随从们都不知道皇帝是为了什么。仁宗回宫后,着急的对嫔妃说到:“朕渴坏了,快倒水来。”嫔妃觉得奇怪,问仁宗“为什么在外面的时候不让随从伺候饮水,而要忍着口渴呢。”仁宗说“朕屡屡回头,但没有看见他们准备水壶,如果我要是问的话,肯定有人要被处罚了,所以就忍着口渴回来再喝水了。”
我是看到这个细节,察觉到皇帝和赵祯也许可以分开来看:一个是身为皇帝不得不做的、一些为君之道的事情。一个是身为赵祯的仁厚与无奈。念头一起,先前坚定的某种想法便动摇起来,于是最后便是赵祯扎扎实实的顺应本心作出一个看似轻率的决定。对于皇帝也许儿戏,然而以赵祯的个性,这样选择,未尝不是上策。
说完结尾,来说说正文。
凤纹簪之中诸位配角,早期并不很多。至于万鑫与弥录之流,更是后期顺应形势自己跑出来的。不过每个人的人生细节在和好友讨论时都仔细推敲过,甚至包括徐悲秋童鞋中毒的又悲又囧的过程——不过正文中实在是找不出什么地方将每个人的遭遇一一说明,抢戏啊赘述什么的最讨厌了(= =)所以也许会有番外什么的交代一下,也许我一懒就让他们蒙尘了——番外什么的,那就是浮云啊!
本文成型过程十分坎坷。最初是因为我的一个灵感,后来不断找人一同研究商议:最初是挚友风妤,人设啊细节啊流程啊起因经过□结尾全都是和她一起研究出来的,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这篇文诞生,所以《凤纹簪》全文赠送给她;而后是MJ,这位最初将此文拍的一无是处——当然这是因为当时的我设定上实在是太LOLI了。前段时间重新捡起这篇文填坑的时候刻意翻出当年的聊天记录来看,看的我冷汗涔涔。而后越过正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