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竟已是如此英明圣裁了。”想了一想又兀自笑道,“朕那时也不过是个孩子,如今却也老大了。”公孙策静静立在一侧,并未开言。赵祯合上国书,道:“此番宋辽两国能化干戈为玉帛,公孙策你功不可没,朕要好好赏你。”公孙策道:“全仗陛下仁德广布洪福齐天,臣不敢居功。”赵祯笑道:“朕知你劳苦功高,你也不必过谦了。”却又转了话题,道,“你去过延州了?”公孙策忙道:“请皇上恕罪。”赵祯道:“你牵挂战事,何罪之有?却不知战况如何?”公孙策答道:“我大宋兵精粮足,定能抗击外侮抵御西夏。”“好!有你这句话,朕也放心了。”赵祯沉静的语气里多了几分振奋,却仿似牵动内息,又轻轻咳嗽起来。公孙策道:“陛下请保重龙体。”赵祯摆摆手,道:“不过是沾染了风寒,不碍事。”公孙策道:“陛下,天下子民诚然重要,可陛下万金之躯自当珍重。”赵祯看看他,道:“你已知道了?”公孙策点点头。赵祯道:“什么万金之躯,可还记得孟子有云:民贵君轻。”公孙策对答如流:“国有圣君,才保得住万千黎民。”
“圣君——”赵祯喃喃道,“朕这个皇帝,并不奢求四方臣服万世景仰,只求治下清平百姓安乐,也就不愧于黎民百姓和列祖列宗了。只是,这皇帝,还真是不好做啊。”公孙策听他语意里难得的苦味,心里竟也觉得酸涩。他从不否认,当今圣上是个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虽然,他当年的所作所为确实伤害了他和包拯,但那也是无奈之举吧。单凭这份爱民如子的情怀和仁厚宽容的个性,古往今来的皇帝又有几人能在他之上呢?既如此,自己又何必对当年之事耿耿于怀念念不忘。
他这样想着,正听到赵祯说:“公孙策,这深宫寂寥,朕还真是有些孤单。你即已回京,便常来陪朕聊聊天可好?”公孙策只觉得自己再无反驳的余地,便低声应道:“臣遵旨。”
礼部尚书公孙策出使大辽有功,加封中书令,从一品。赵祯常常召他入宫,咨以朝政之事,闲暇之时偶尔也会相对弈棋,或是品评字画。公孙策从来都是谨言慎行,举止得体,从不存僭越之心。赵祯敬他这一份端方,更知他心之所系唯延州一人,虽是君王有意,却也决计不令他难堪。
这时日倒也过得太平,直到这一年初秋,忽传西北战报,说是李元昊倾举国之兵,铁骑六十万连下庆州永州两城,誓取延州。赵祯浓眉紧蹙,心下担忧,却忍不住望向身边的公孙策。公孙策却只道:“臣信得过中州王。”
孰料到几日后战报又至,却道是延州城破,中州王庞统生死不明。满朝皆惊,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