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道二年,辽重熙二年。
大宋刘太后薨。此时,方有朝臣禀奏赵祯,陛下生母另有其人。
赵祯到这时才知道,自己竟是先帝的李宸妃所生。只是一出生便由刘皇后抱养,而生母却与自己生生隔离,永不相见。
赵祯震惊,随即大恸。
他时年二十四岁。二十四年来,从不知晓自己的身世,甚至连生母都不曾见过一面。如今他终于知晓,一切却都晚了,母亲已经过世一年有余。
子欲养而亲不待,多么残酷。
即便是天子,也不得不承担这样的痛楚。
他落泪,声音颤抖:朕生母——葬于何处?
洪福院。
生母面前没有天子。他弃了皇上的玉辇,徒步赶往洪福院。
二月的风里还带着春寒陡峭。一身素袍的瘦削身影在风中飘摇,摇摇欲坠。
跪地。叩拜。开棺。
李宸妃面色如生,平静地躺在水银之中。
二十四年来第一次见到母亲,却隔着生死天堑。
母亲,孩儿看您来了。我是您从没见过面的孩子啊,您为什么不睁开眼睛看看我?
一贯隐忍的年轻皇帝终于在母亲面前痛哭失声。
天地变色。
当他出了洪福院,却平静了。
他照样依太后之礼葬了刘太后,没有为难刘氏族人,也没有苛责知情不报的朝臣和宫人。
他就是这样温和善良的孩子,不会迁怒于任何人,不会用别人的鲜血来证明自己的孝心。
何况,他早已明白,人世便是这般,事不如意十之八九。
怪不了别人,只能自己承受。
他继续埋头于国事。召见朝臣,批阅奏折。御书房灯火夜夜不熄。
闲暇的时候,便习字。一手飞白书越写越精妙,脸上的笑容却越来越少。
其实他,只是不想让自己空闲下来。
不想让那深切的愧疚和思念,以及无边无际的无力感淹没自己寂寞的心。
便是那一年,二十四岁的赵祯,十八岁的耶律宗真。
两个年轻的皇帝,抬起头都看不见属于自己的晴空。
(五)
辽重熙四年,宋景佑二年。
辽西京大同府蝗灾肆虐,庄稼颗粒无收,饿殍遍野,尸骨如山。
宗真意欲拨款赈灾,太后却执意留着这笔款子做自己寿宴之用,道是:不过死些贱民,有何足虑?
宗真气结:民乃国之根本,岂能不顾百姓死活?
怎奈朝臣大多附和太后,只有耶律楚雄、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