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开始说这等台面上的话了?”将脸转向另一边,曹操抚额长叹道:“谁能代替志才为我图谋啊!”
眉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哀伤,荀彧依旧是不温不火的样子,“曹公不必如此难过,普天之下人才济济,您又求贤若渴,何愁不得良士?彧也定当竭尽全力为您图谋,另觅良才。”
曹操闻言,自觉方才的话似是伤了身边人的心,于是回身握住荀彧那双一看便是文士的纤瘦的手,“得文若,乃吾之大幸!”
轻轻浅浅地笑了笑,荀彧望着曹操,道:“曹公言重,彧不过尽人事罢了。志才早卒是无法控制的事,但‘奉天子’收天下心,却是曹公必须把握在手里的事。”见曹操脸上已无方才的凄凄切切,荀彧继续道:“若想彻底扳倒袁绍之众,单凭武力我们不是对手,但我们若能率先到达洛阳迎奉天子,便成功了一半。”
拍拍他的手,曹操颔首道:“说下去。”
“想取得真正的胜利,便要举大略、扬大德。曹公迎奉天子便是顺应民意,如此则弘扬了正义,那么贤士自当投于麾下,海纳百川,大公无私,何愁不能降服四方豪杰?所以,当务之急,就是去洛阳迎奉皇帝。还望曹公三思,早做定夺。”
“文若所言极是,甚合我心。只是,那日我与你说,董昭写了封信就说服杨奉与我们合作,还让他举荐我为镇东将军,承袭父爵,这其中,岂不蹊跷?”
“曹公多虑了。”荀彧突然笑开,如碧波荡漾,就连他身上的香气都悠扬起来,仿佛方那种沉静得有些死板的状态只是人的幻觉,“那日我听闻这一消息时,亦是觉得似有不妥,但回去后仔细想了想,便觉可以无忧矣。曹公试想,如果董昭无心帮助我们,早在您派使者前往长安,被张杨拦截时,就可以坐视不理。他在信里与杨奉说了什么我虽不知道,却也可以想出个大概。”
松开荀彧的手,曹操习惯性地轻轻点着桌面,“说来听听。”
“拦我们的是董承与袁术,而董昭选择了找杨奉借力。这是为何?因为杨奉实力强,根基浅,迫切地希望得到外援。想来,董昭八成是在信里替您表了个态,说您愿意与杨将军相辅相成吧。”一番话,纵然只是猜想也是说得有理有据,而且,董昭确确实实如荀彧所想,在信上替曹操表了态。所以说,荀彧这曹魏“第一谋士”的名号,绝非浪得。
半眯起眼睛,曹操沉吟道:“如此看来,我们的时机已然成熟了?”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看着荀彧那一板一眼的样子,曹操大笑,伸手帮他整了整起了些褶皱的衣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