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而凄美的,却也是无谓而令人惋惜的。
郭嘉走了,留下了那些桂花酿。荀彧问他为什么不带走,他说因为太苦,苦进了心里。
荀彧不信,所以在郭嘉走后给自己倒了一杯,然后便被苦出了泪水,止也止不住。
他想,是因为酿酒时酿进了相思,饮酒时饮出了离别。相思苦,离别亦苦。
之后,荀彧便把那些桂花酿封坛储藏起来。一直到很久很久以后,他快要辞世之时,才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去品尝那些桂花酿。然后,他发现,其实,那酒真的很甜很甜,九泉之下,他终于可以拿给他的奉孝去喝了。
在尚书台的日子清静得不能再清静了,荀彧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处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赈个灾、拨个款。再大一点的事就上奏给天子,然后刘协做做样子又把事情原封不动地扔给他去处理。曹操呈上来的几份奏章荀彧都是看过的,写的都是些关于战事军务的内容,并无什么逾矩不妥之处。放在常人那里,也许就会慢慢放下心来,但是荀彧不会,因为他深知权力的诱惑是多么巨大,一个人的野心可以膨胀到何种可怕的地步,所以,对于曹操呈上的奏本,他都会格外小心谨慎的研究。
以荀彧的才能,处理这些事都不在话下,加上身边没有了让他分神的事物,做起事来就更是神速。有时候,他会觉得自己提前进入了老年生活,闲暇的时间那么多,没事还能看看古书、熏熏香、逗逗猫。很多次,荀彧抱着那只琥珀色眼睛的猫坐在尚书台门前檀木椅中,望着落霞自言自语,不知不觉就睡了过去。他没有发现,自己自言自语的内容总是和一个人息息相关,比如那人是怎么帮着曹操大破袁军城郭,逼得袁氏兄弟连夜遁逃;比如那人是如何进言让曹操南征刘表,兵扎西平;再比如那人怎么指导曹操挑拨了袁氏兄弟的关系,让他们龙虎相斗,两败俱伤。
不过两三年的时间,曹操就击败了袁绍的接班人袁尚进兵邺城,继而又开始攻打袁谭,想要平定冀州一带。说来也怪,荀彧在知道这些消息的时候心里总是分外的平静,他不是没有察觉这之间曹操得到的利益,亦不是不知道随着袁家势力的消亡曹操将会在北方一头独大,可他就是急不起来,甚至心里还有着些微的欢喜——这些都是奉孝的心血,是他长久以来的梦想,如今,它们都在被一一实现。
或许吧,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忠贞,我可以容忍汉君身侧有他人酣睡,我只是没有胆量去参与这一切,背叛自己。荀彧是这样对自己解释的。
然而,事情的发展轨迹往往不会遵循人的意志,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