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滴答——”
是光阴的哭声,恍若挽歌。
汝心匪石,却若磐石。汝言不转,余我独悲。
作者有话要说:1、建安九年曹操迁邺城,荀彧为汉尚书令留许县。2、我心匪石,不可转也。——出自《诗经?邶风?柏舟》
☆、北征之路多祸事,鬼才叹恨无人知
不是没有想到远征乌桓的艰难,只是未能料到竟会如此凶险,长途劳顿几乎拖垮了郭嘉,让他整日整日的感到力不从心。但他知道,此时此刻,谁都可以倒下,惟独他郭奉孝不能。北征乌桓的主张是他提出的,即使军中反对声占到了九成,曹操仍旧力排众议,采纳了他的计策。如今行军百里不得水源,粮饷紧缺,如果自己再倒下了,那便是辜负了曹操的信任与期盼。思及于此,郭嘉心一横,饮尽碗中苦涩的汤药,整了整衣冠,强打精神走出了营帐。
帐外烈日炎炎,干裂的土地上没有丝毫生机,郭嘉向着曹操的营帐走去,心情愈发沉重起来——纵然随性如他,也无法忽视一路上军中将士投来的怨毒眼神,那样的眼神加上不断传来的痛苦□,无一不在摧残着郭嘉的心智。是的,他的良心难以安宁,为这些枉死的生命。但是,他的内心并未因此动摇,他依然相信自己和曹操图取乌桓的决策是正确的,即使行之不易,那也只是一时的,等到斩获乌桓王蹋顿,抓到袁尚的那一日,他们取得的便远远不止一场战役的胜利,而是整个北方的统一。
略感欣慰地扬了扬唇角,郭嘉想,唯今之计只有坚持,只要能够到达乌桓,一切便可尘埃落定,到时……
“啊——”一声凄厉的哭号倏地破空而来,打断了郭嘉的思绪,停下脚步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二十来岁的小兵趴伏在另一个双目紧闭,脸上了无生机的小兵身上失声痛哭,周围还站着一些兵卒,亦是面露哀戚。
十余日来,这种情形郭嘉已不是初次见到,久而久之,他非但没有麻木,反而更加的沉痛。每看一次,他便觉得自己身上又背负了一条人命,又多了一分压力。讷讷望着死去的小兵被抬走,郭嘉的视线恰好对上那个痛哭的小兵。一瞬间,他从小兵脸上解读出了深深的愤慨与彻底的仇恨,这些情绪融合在一起,化作了利箭,射向郭嘉,不留情面。
电光石火,众人尚且来不及反应,小兵已冲到郭嘉面前,一把揪住他的衣襟,声嘶力竭地吼道:“是你!郭嘉!你害死了我弟弟,他才十七岁!他才十七岁啊!”
“刚才那是……你弟弟?”酸涩地开口,郭嘉闪躲着小兵刀锋般的目光。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