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因种种迹象被认定与四阿哥有所关联的臣子其名声、家势有多显赫,而是因为单单看着这名录上不多不少的两行名字,当中任何一人康熙都能说出其在这些年中为朝廷办过多少件大事、做过多少贡献。而这些人竟大多是胤禛多年来选拔、培养、扶植上来的。他们在低调地选择拥护胤禛的同时,也在最适合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自己的才能,为国家效力、守职尽忠。拥有这样一群勤勉务实、才智卓著又兢兢业业的臣子,康熙就已经可以想见那孩子日后能够为国家组建怎样的班底。相比之下,十四阿哥背后胤禩一党贿赂收买名臣名仕,希图虚名,干扰朝政的伎俩就显得多少相形见绌了。除此之外,令康熙多少感到欣慰的是,这么多年下来,胤禛恩威并进、法度清明的态度与恪守务实、振作进取的办事能力,他确实看到了,也认可了。因而康熙也相信,胤禛是他最为明智的选择。
世人只知,他玄烨此生最恨结党营私,却又何尝知晓,他岂会将这国统大位传与一个还没有准备好的皇子。世人只知,皇权至高无上、独享尊荣,可又何尝知晓,座上那把椅子要承担的痛苦、指责与骂名有多少。一位帝王一生的苦与难,远比他如今的病痛要来得猛烈和沉重得多。而这些,康熙自己心里明白,那不是十四阿哥能够承受得了的。那么,胤禛呢?作为一位帝王,他可以说自己为祖宗江山选出了最适合的嗣统之人,然而作为一个父亲,他的选择却又显得过分的理智了。他可以在将十四阿哥最终从这适合人选中除去之时,心怀私念,觉得如此一来,至少那孩子以后不必去受那份儿罪。那么禛儿呢?只因为自己知道这孩子这些年已经受了太多的苦,就确定他日后也必能承受得住作为君王的苦么?他很爱这个孩子,然而却是打心里感到愧疚的。家国责任在他们肩上,高于一切,却也太过沉重,而这都注定他无法给予这个孩子一份作为父亲的爱、一点平凡父子之间的情。
清溪书屋中,西洋时钟的钟摆依然滴答地响着,就好像没有什么可以阻止时间在生命中的流逝。此时,康熙只听得隆科多似是下了必死的决心一般,重重地给自己磕了一个响头,然后一字一句艰难地对自己说道:“陛下英明。多年来,皇子间为了争夺储位确实做了许多见不得光之事,而微臣跟在四阿哥身边,确有结党之嫌。但微臣多年保护其左右,却都是因为姐姐当年的嘱托,微臣实无他想啊。当此时刻,微臣必当以国统承继为先,若敢心怀私念,去妄想那大逆不道之事,微臣甘愿为苍天所诅,让微臣及我佟氏全族皆遭天谴、不得善终!”此时的康熙,听着隆科多发出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