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当晚,在这个蛮人还觉得大启需要讨论的时候,消失许久的荆安,已经带着国外的雇佣兵与血统纯正的阿拉伯马,绕路前往了西辽,与燕王合流,一同攻陷了北夏,并与正垂涎北夏的蛮军狭路相逢。
一切就发生在很短的时间里,没有给蛮人留下半分喘息的机会。
荆安就是当年杀了蛮人首领而一战成名的少年英雄,他被大长公主所救,后隐姓埋名替大长公主和谢介出了海,去寻找能够弥补大启缺马的短板的办法。
荆安不负所望,在出海的第一年就找到了办法。
但运马却运了整整两年,分海运与陆运两种办法,分别从海上与陆上的丝绸之路,克服种种困难,终于把这种在外族作战中发挥了极大作用的战马,千里迢迢送到了大启。
荆安也十年磨一剑的再一次亮出锋芒,正在努力成为蛮人的噩梦。
……
在当天凤凰山会的最后,一辈子不肯对陈老低头的李山长,在高谈阔论了一番之后,忽然画风一转,语出惊人的对陈老道了歉:“当战不战,必受其乱。是我着想了。”
连女皇都被李山长的这一手吓的不轻,那个顽固的连石头都自愧弗如,又自恋到让水仙想要跳湖的李山长,竟然真的对他一辈子的老对手、打死看不上眼的陈老道歉了?谁敢信?天上要下红雨了吗?
女皇想的更多,李老头搞这一出,就是为了当面朝陈老道歉?
不能够吧?
哪怕放在一个月前,李山长也不会相信有天他会这么做,在那么多人面前承认自己的判断失误,对陈老低头。但这就是他辗转反侧、左思右想整整一夜的结果。
他的面子重要,还是国家的百姓与命运重要?
再怎么势利,李山长也依旧是大启的民,生来流着的就是炎黄子孙的血。内部矛盾就关起门来内部闹,有外部矛盾时自然要一致对外。在家国大事的面前,真正有风骨的文人,没有谁是会是彻底的坏人,只是大家看角度的立场不同而已。
上辈子没有这一出,是因为大启已经大势已去,李山长的主和思想才是对的。
这辈子,在还有希望夺回雍畿的时候,李山长不可能看不到。所以,他认了。是他错了,就是他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