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邪推上了大巴。
吴邪一觉醒来,车子已经停在一个叫“那贝”的村寨外面,意为“梳子状的田”(1)。
步行大概二十来分钟,就到了寨子里面。远远就看见门外左右各站了三个盛装的小伙子和姑娘。巨大的银角、锦簇的头饰,随着姑娘们动作而连连闪动的银饰,晃花了吴邪的眼。胖子更是笑成了眯眯缝。
导游招着手热情的打着招呼过去,吴邪一行也跟着傻笑着过去。一过去就被围住了,小伙们吹着芦笙,姑娘们端来米酒。苗族朋友的热情,浓烈而真诚。
吴邪一个“立场不坚定”,就跟姑娘小伙中间的中年大叔碰了杯。干杯嘛,在杭州在北京,酒宴上不常干么。可是,苗家的酒杯,是碰不得的。大叔一见吴邪跟他碰了杯,那脸立刻笑得像春天的花开、像秋天裂了口的板栗。连连的一杯又一杯,姑娘们也唱起了祝酒歌、迎客歌。可怜的吴邪什么话也来不及说,刚到“那贝”第一天,就给灌趴下了……
后来才知道:在苗家,一般朋友喝酒,非常非常要好的、友情深厚一定要做好朋友的,才会碰酒杯。而以苗家人的好客,既然你都真心待我了,那我更得加倍真心待你才行!得喝,得多多的多多的喝!
幸亏酒是苗家自制的米酒,度数不算太高。第二天上午,吴邪也就醒了。这可真是闹了大笑话了。在导游的介绍下,吴邪知道了这座吊脚楼是淳盘龙大叔的家。淳盘龙大叔就是把吴邪喝趴下的那位。当然啦,这是汉名。据说是因为当初淳大叔的妈妈就是在盘龙江边生下的他。
也是吴邪等人来的巧,再有一天就是农历立秋。正好赶上赶秋节(2)。听说赶秋节上青年男女都会聚集在村寨、山场,唱歌跳舞寻找伴侣,胖子立刻大喊着要找个苗族姑娘做新娘。大家都哄笑一团。
(1)那贝:云南文山地区地名,非村寨名。
(2)赶秋节:流行于湖南湘西和贵州桦桃一带的苗族地区,每年的立秋之日举行,为期一天。云南苗族过不过赶秋节我不知道,觉得这个梗很合适就借过来用了,你们不要当真。
没有啦~~啦啦啦~~且听下回分解啦~~
作者有话要说:注意:本文CP邪瓶邪,有互攻向分上下部,不喜欢可以点右上角叉叉。苗族梗,采用云南文山苗族、广西苗族、海南苗族等各地苗族习俗,资料来自百度,如果有看文的苗族朋友发现与实际不符的,请告诉我我改正。
☆、第二章
赶秋节到了。气氛非常活跃。
天才刚蒙蒙亮,淳大叔家的两个十六七岁的女儿就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