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只是不同于“奉笔”的文辅,“执剑”之人可随身携带兵刃,司护卫之职,待新皇登位之后可入仕掌兵马效天子 。
他们忠心与否直接关系着皇子们的安危,更能影响他日南梁武治昌盛,所以高祖定下规定,为验其品性与心性,将统一以三年为周期暗中考核,到时间了再在考核通过的子弟中选拔一批,作为已经开蒙皇子的“执剑”。
奉笔、执剑,一文一武相辅相成,既保证了文治昌盛,又保证武治安康——这也就是南梁虽然兵马不胜,却能在列强环伺中屹立百年不倒的原因。
三年一期,中了的人就是天子手下重臣,前途无限不说,若是辅佐的皇子他日登上大宝更是可能一步登天。
所以每一期“执剑”的选拔竞争都异常激烈,各路簪缨世家都牟足了劲儿把自己最看好的子弟往殿里送,品阶低的小官更是从好几年前就开始准备,全都盼望着能一朝鱼跃龙门,得皇子亲眼。
只是与往常不同的是,这一期参与“执剑”选拔与过往相比更为激烈,原因还是要归咎到当今圣上身上。
前一年选侍之际恰逢太后殡天,陛下为母守丧无心顾念闲杂琐事,所以本该在去年这个时候就进行的仪式硬生生拖了一年,要不是大皇子过完年就已九岁,习武之事耽搁不得,以陛下处事不急不缓的习惯,恐怕真会再拖个两年,等下个三年之期到时再合并选拔。
娄琛这一年已经十二岁,照理说已近舞勺之年(十三岁)且长期生活在边疆的他是没有资格入选“执剑”的。却不为何,前月一道皇命下来,竟钦点了他为新一任“执剑”候选,且命令即日启程耽搁不得。
接到圣旨之后不仅是他,就连常年淡然自若的娄烨也十分诧异,圣旨的内容显然不符合常规,但是圣上开恩竟赐下如此厚泽,娄琛即使忐忑也只能受着了。
不过好的是,除了选令以外,一同送来的还有亲属令。
“执剑”候选通常会由父辈选一人亲自护送至皇城,且一同参加筛选以鼓励士气。
娄烨虽然按血脉上来讲其实是娄琛的舅舅,但因着某些不便言说的陈年旧因,娄琛在宗谱上实际是记在娄烨名下的。
因此在外娄琛只能恭敬的尊称称娄烨一声父亲,只有私下里无外人之时,才能亲昵的叫一声舅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