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中文译本,但是那是文言文,袁世卿要做的是翻译成为白话文,这点就不是很容易。他要做到的是让所有人都看得懂,不懂字的听别人读一遍也能懂,而不是仅仅只有读书人才懂。他在《日报》上每期翻译的《独立宣言》被学子称之为“现代文明的标志”。
事实上在后来,《独立宣言》有一部分不是他自己翻译的,而是他的父亲袁明峥翻译的。他的父亲在他开始写《生如夏花》的时候就微妙地沉默,当初编辑拿到袁世卿的那篇文章的时候是压下来,没有一家报社敢于将这样一篇文章放上去,那个时候袁世卿急得嘴上直燎泡,袁明峥到后来怜惜他,和方先生通了气,找上编辑才让这篇如此露骨的文章问世,同时也婉转地提醒了袁世卿这件事情。
只有袁明峥自己知道哪怕不是自己心疼儿子,他也支持不了多久就会帮他一把。现在这个世道实在是乱,在自己能为世卿做点什么的时候他也不会含糊。最后看到事情为了翻译《独立宣言》疲惫不堪,最后就接受了这件事情。袁明峥在翻译上取了巧,不想是袁世卿完全根据英文的《独立宣言》来,还参考了文言文版的《独立宣言》和当时的国情,虽说没有袁世卿翻译的精准,但是却更加受到欢迎。
在袁明峥接受《独立宣言》翻译工作的时候,袁世卿和沈康带着人马去了上海。走得时候还特地拜见了青帮的一帮子人,毕竟他自己还在那里捐过钱,做了一个大字辈的“老人”,搞好关系是必要的。
袁世卿带沈康去上海看似是为了随意玩耍,实际上却自有考量。
袁世卿记得在梦里面上海有“三大亨”,黄金荣、张啸林和杜月笙,而现在杜月笙还是名声不显。他现在要做的就是趁着杜月笙现在名声不显和他搭上关系。当然,这个名声不显也是相对于他以后的成就而言的。
黄金荣现在是法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