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得到了曹操保证,救了那守卫,亦是满意回院落去换衣服。
曹植与曹冲说了会话,既给曹操留下了些许印象,又确定曹冲锋芒一时无人得以撼动,更是满意地离去练剑。
任谁都会以为他是被父亲夸奖了才高兴的。
——谁说不是呢?
曹操在家的日子,其实没什么不同。只是曹植每日在花园中偶遇的夫人们多了些,与各兄弟们一同聊天吃饭也多了些。
夫人们各种温柔缱绻,兄弟们各种兄友弟恭。显然这一大桌的人都在演戏,区别不过是谁的演技更为精纯罢了。
曹植一向习惯了谦和待人,演技早已炉火纯青。只是一天十多次面对这些平素并不熟络的长辈们皮笑肉不笑的关切,也难免会有些蛋疼。
好在曹操绝非耽溺于享乐之人,很快又投身大业之中。
此前,他将家中所有已启蒙上学的孩子全部唤到书房中,先询问了学到哪了,再分别以他们的程度,考了几个问题。仅是这一问一答间,曹植便发现曹操所学甚广,文学素养恐怕不在他的老师之下。
他想到这里时,脑海中忽然闪过一句诗,“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想来必然是他父亲所书。
最近脑海中总会想到些许乱七八糟的小事,瞧着无关紧要,也许却是暗藏深意。
这一次问答里,曹操对于曹丕、曹植表示了满意,对曹冲表示了非常满意,至于曹彰是直接勒令他这些日子好好读书了。而其余十个孩子,或多或少因天赋、紧张等缘由,分别得到了不同程度训斥。
曹操既不再陪伴夫人们,她们过了十余日,也终于放过了曹植几人,每日必逛花园也成了隔一两日再逛一圈。
曹植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供夫人们表现慈爱的最为炙手可热的人,本应是曹丕、曹彰、曹冲。只是曹丕年已十七,众夫人避嫌之余,只能放弃他转向他最疼爱的四弟曹植;而曹彰则以十三岁幼龄跟随曹操冲锋陷阵,自然也需要巴结;而曹冲则显而易见是曹操最为宠爱的儿子,夫人们更不得不在意。
是以这几日,曹植等人烦不甚烦。曹植与曹冲其实还好一些,曹彰则被弟弟们缠的简直是要疯了。
他近一年半不在家中,此次本想好好在母亲身边撒撒娇,和二哥四弟把酒言欢常聊军旅生涯。怎地居然每日都又四五个七八岁的小嫩芽儿围着他“三哥、三哥”地叫,只为听一些军中趣闻!
——尼玛军中一群大老爷们哪来甚么狗屁趣闻?!
曹彰简直是要爆出口了!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