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也定能自然相处。
曹植笑意越深——他很期待。
建安十八年正月,曹军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长江以西营地,掳获都督公孙阳,于是孙权亲自领兵七万与他们隔江相抗。
如今周瑜虽已逝去,然鲁肃亦是不可小觑。曹操见孙权军队伍严整,进退自如,指挥得当,无懈可击,遂有退兵之心。也恰在此事,孙权写信与曹操说:雨水即将来到,丞相应当尽快退兵才是。何况丞相一日不死,我一日不得安宁,何必着急。
曹操见信,哈哈大笑起来。他将信交给曹丕与曹彰,淡道:“论才智谋略,你们实在不及孙仲谋啊!”
曹丕与曹彰闻之,表情俱是一僵。曹彰面上尤有不服,但曹丕已俯身垂首恭敬道:“是,儿定会好生随先生学习。”
曹操看了他一眼,略略颔首:“你们若能再长进一些,为父也能放心了。”语罢,也不再管这个两个儿子,转而询问众谋士道:“孙权所言即是啊,再打下去,我军并无任何胜算。只是孤若退兵北还,恐怕他权转头就要抄略此地百姓了!”
众人闻之,皆皱眉深思起来。
他们虽有十五万兵马,然而水军训练却依然不够,打下去也不过耗费兵马粮草。然放弃罢,曹操所言更有可能发生。毕竟此地距离江东中心的建业太近,一旦他们北还,孙权倾军而出便可收复此地。
曹操道:“诸位可有见解?”
众人小声议论开来,不时有谋士说出一些办法,却皆被曹操否认。
曹丕躬身道:“儿以为,父亲可以令这些百姓北迁。”
孙权既然会收复这些失地百姓,那么命令百姓北迁入曹操境内,留给孙权收复这些失地,意义不也就没那么大了么。
曹操闻之只道:“诸位认为子桓建议如何?”
有人附和,有人不语。
郭嘉首先表示反对道:“在下以为,不可。”
曹丕微不可觉地皱眉。
但他面上却并无不悦,甚至侧头凝视这位曹营之中不可或缺的谋士,眼中神态近似求教。
曹操见状心中满意,然后他才对郭嘉道:“哦?为何呢?”
郭嘉谏言道:“百姓最重观念便是安居乐业。除非家乡战火连天,迫不得已方愿远迁。而大多远迁之人,待老去故去后,也希望后人将骨灰带回家乡安息。而今此地战火不曾蔓延,长江不曾泛滥,没有半点天灾**。主公若颁布法令令他们离去,恐怕是将这些百姓逼离庐江,反去南方。届时,主公北防空虚,不可谓不忧。”
庐江之地虽然属于孙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