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
他摸了摸小润的头,感觉好像触摸童年的自己。
小润和附近的一个小女孩相伴去上学。望着幼小的身躯的孩子们,他觉得童年的辉光点点闪闪的从旧时的记忆中飘出。在这幅画面里,浮现出另一个人的身影来。那是幼年时期的任思媛。
二
那时候,天气刚刚转凉。可已过了中秋。大自然外表包裹的翠绿,渐渐的被灰淡替代掉。
时下正值秋天,乡村的玉米已收割完毕。播种了小麦。地面松软的泥土翻新成湖面一般。尚雨此时已辞掉刚刚干完满一年的工作。可还没找到新工作,所以在家里无所事事。季节的交替,使他鲜明的感觉到外界的变化。而大自然的变化,像是主宰者一样,毫不费力地影响着他的内心和生活。循循渐进的把他诱惑进哀愁的天地。而他安心地进入这种天地,毫无抵触。或许他正需要这样的哀愁来应合怅然若失的心情,也或者是他根本丝毫未察觉到自己被诱惑了,还以为是自己产生的正常心理。
一个中学时的同学给他挂来电话。告知他:青州以南的云门山风景区经过整修后日前免费对游人开放。尚雨已经失去对于自然的真情,并没有做打算。同学又对他说:如果没空的话,那就算了。可是,真的很可惜。经同学这么一说,他对大自然的新奇感又重新荡漾起来。末了同学又添上一句:里面的植被尚未凋零,枯萎。山上有你喜欢的佛经、佛像。
其实,尚雨并不是喜欢佛经、佛像。只是在大学期间,对佛教做过研究。但并不是信仰宗教。他把佛典视为分析人类精神变化的著作。与心理学有极为相似之处。而且更用轮回的无偿观,执着产生的痛苦性解释了心理学中的不足。弗洛伊德曾对人的精神做过深刻的研究。可尚雨认为,其中的梦的解析等等都是由佛经中延伸出来的。他的同学只知道他度过佛经,考察过佛经在人的精神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便据此断定他喜欢佛经。不过他从未反驳过。
山上的植被至今还绿着。这使尚雨感到惊奇。在他所处的生活环境,楼房四处也罢,乡村街道也罢,树叶早已变黄了。即使未变色的,也开始凋落了。
按说山上的温度低,植被也就更容易憔悴。可是同学说它依旧碧绿。或许是为了故意让尚雨去的说辞吧!
尚雨在树叶飘飞的公路旁,乘上了公共汽车。有几片树叶落在了他的衣服上。
公路两旁的树叶像春天的柳絮一样飞舞。这使得尚雨更加不相信同学希民所说的话。尚雨怪自己太善良,轻易地就被人家给骗了。望着下落的叶子,尚雨的心境显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