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还是先看看文简罢,赵高现在还是个少年人,甚至都不认识秦始皇,顺利的话以后也不会有胡亥,离事发还有几十年的时间,以后的事谁知道。
这么想着董慈好歹是镇定了一些,翻开小童送上来的文简仔细看起来。
总共有两卷,其中一卷果然是来与她论道的。
董慈无门无派,多半只是将士人百姓心里想说的说出来,暴[政酷律这四字是老生常谈,董慈十日前在董东临学宫提出来之前也和吕不韦商议过。
两人的意见一致。
防民之口犹如防川,费力堵漏不如掰开了揉碎了来讲,拨开迷雾把真正的秦国呈现在天下人面前,正如吕不韦所言,无论好的坏的,真真实实坦坦荡荡,当真言之有理,无过是给秦国正名,有过则改之。
董慈看得心里感慨咂舌,赵高精通刑律,见解独到,文章也写得非常好。
言辞犀利通篇文章看下来洋洋洒洒,态度论点中肯,对秦律没有一味的褒或贬,逐条逐句的释义了秦法,条理清晰认知全面,细数了秦法激赏和重刑的益处弊端,弊端也提了一些相信的修改措施,总体而言和董慈的观点一致,当时当下,秦法的益处大于弊端。
文简上的字也非常漂亮,字里行间先一看温和俊挺,隐隐又有一股内敛的锐气透出来。
赵高可是名载史册的书法家。
字如其人,董慈看着面前的进退有度从容不迫的年轻人,心里忍不住咂舌,赵高的生平若写成一本书,定然跌宕起伏,名字叫《论花美男如何修炼成变态》。
董慈以为自己的目光很收敛,事实上似乎不是这么回事,因为赵高朝她行了一礼开口了,语气间竟是有些微微的紧张,”祭酒可是觉得有何处不妥?“
董慈摇头,赵高似乎是松了口气,复又朝董慈道,”赵高常闻祭酒的字奇正相生,刚柔并济,不知高可能得一副字,以便学生观仰研习?“
董慈正翻看另外一卷文书,瞧见里面《阿含经》众生相节选拓字,看着善男善女乐施好布的字样,顿时连眉毛都囧在了一起,她实在很想问问,面前这个年轻人到底是不是赵高,或许只是同名同姓巧合罢了。
相询出生也不太好,还是以后再说罢,董慈忍了忍也忍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