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所措地看着他。但他只是问:“这歌是不是该有铃鼓?”
这是种在鼓中嵌铃的乐器,声音清脆但粗陋,流行于民间,唱歌时用来击打节拍。这一问,足见子晟于音韵,确是极为精通。
青梅未想到他会知道这种简陋的乐器,怔了怔,回答说:“是。”
但是此时手边自然不会有铃鼓。子晟思忖了片刻,吩咐身边一个丫鬟:“你把头上的发簪给我。”
丫鬟依言拔下银簪。子晟又把石桌上两个果盘倒空了,用银簪轻轻敲着盘子的边缘,“叮咚”之声竟真的与铃鼓有几分相似。
这一来,连青梅也明白了他的用意,不禁哑然:“王爷是怎么想来的?”
子晟笑着说:“因陋就简,聊胜于无。”
但这确是好了许多。青梅将拍子“叮咚”“叮咚”地敲出来,无形中心情平复了不少,较之前的感觉,几乎就像是过去在姐妹中间唱歌娱乐的情形了。
“泣泣复泣泣 泪湿江边堤送儿上天途 一去无归路莫道母心冷 怨儿实命苦”原本含笑的子晟,听到青梅开口间,这凄苦悲凉的调子,笑容慢慢隐去。然而青梅渐渐动情,并未注意他的神情,继续唱道:“汝父临江住 劳劳日耕锄汝母机织勤 朝朝不得息岁赋去七八 寒酸尚可度贫家贫亦足 无料祸事出邻乡有恶主 强占我家租汝父恨难平 欲向府督诉狼狈与天吏 反被恶人诬愤愤忧成疾 可怜人鬼殊临去发悲语:天人既食我家黍 如何不闻我悲楚?
言罢人去哀伤徒。”
唱到“悲楚”二字,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鹤唳云霄,然后复又盘旋而下,渐低渐弱,到句末的“徒”字,直如风中枯叶,缓缓飘零。
到此时,周围的仆妇无不动容。这些人各有凄苦身世,听来尤感触心,又不敢流露,只能极力忍耐着,不让心里的悲伤,眼里的泪水现出来。有一两个,几乎要喊出口:“别唱了,别唱了……”
只有子晟,还能维持面无表情的神态,继续听着。歌声忽然转为激越急促:“孤寡无所依 嫁作林家妇后父虽非恶 岂如比生父?
林家亦难为 但教衣食足衣食足无忧 安宁度春秋春秋只三载 天怒洪水浊洪水连三月 水去无归处无奈断肠痛 卖儿为天奴天凡两相隔 相见永无期舔儿寸寸肤 良言切切嘱在家千般苦 慈母终相恃一朝为人仆 郁郁谁汝诉?
行事多思量 差池无人护!”
青梅咬字极其清晰,所以虽然调疾快,却唱得明明白白。子晟不自觉间微微背过身去,若有所思地望向别处。亭中隐隐有压抑着的唏簌唏簌的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