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以为此事也不失为一个时机。”
子晟神情阴郁,看得出心中确实有所不满,然而沉默片刻,仍然摇头:“还不到那种地步。”说着,迟疑了一阵,轻轻叹道:“父王兄弟十一个,如今只剩三个……”
言出由衷,徐继洙是第一个,连匡郢也不禁动容。惟有胡山,极快地看了他一眼,却没有说话。
定下来‘压’,接着就讨论如何压?首先是糊涂郡守和副将仲贵。“郡守当然不能留任。至于仲贵,”说到此人,子晟脸色微微一沉,思忖片刻,说:“既然不打算办,也就不用调,有赵延熙这棵树在,让他接着乘凉吧!降一级还留在原处。这样,栗王也不至于说话。”
余下的事里,最重要的是该派一位钦史前往安抚。此人应当老成持重,能够办事,不会再生事端,又不宜品阶过高,因为会显得帝都对此事大惊小怪。匡郢主管吏部,当然先听他的意见。
匡郢想了想,提出一个人选:“毛显如何?”
毛显是御工司正,这是个闲职,所以离开几个月也不要紧。子晟和胡山还在考量,反倒是平时思虑较慢的徐继洙第一个反对:“他不合适。”
“怎么?”
“他与冯世衡有过节。”
“哦——”经过提醒,都想起来,五年之前,毛显与同为御工司正的冯世衡打过一场口舌官司,最后闹到冯世衡调出帝都。冯世衡与赵延熙是同乡,私交极厚。如此,让毛显去自然不合宜。匡郢点头:“不错,是我疏忽了。”
接着又提几个人,不是为人有欠持重,就是另有要务,不能前往。匡郢见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正想说,这不是很急的事情,不防明天到吏部让属下检一检再说,胡山却徐徐地开了口:“王爷,我倒是有个现成的人选。”
“谁?”
“戚鞅。”
“噢!他——”子晟想了想,连连点头:“不错,就是他吧。他现在是虚领的督辅司正衔,正好,这件事情办完,可以转到……”
说着转头问匡郢:“北桐府吏是不是还空缺?”
“是。”
“那好,就让他转到北桐府吧,那里不错。”
匡郢哑然。北桐当然不错!民风淳朴,富庶安宁,是出了名的福地。所以北桐府吏一空,走了各种门路想要这位置的人络绎不绝,过了月余还没有定下人选。然而,令匡郢惊疑的,并不是子晟轻易地就决定了这件事,而在于戚鞅一个金王旧属,什么时候与白帝攀上了这样的交情?更可虑的是,自己竟丝毫不知情!然而,看子晟的神色,匡郢知道此时不宜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