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己的心情平静起来。因为接下来的时间里,我还需要演好自己在寝室里扮演的角色:那个冷漠闷骚而略带痞子气的老三。
回到寝室的第一件事就是看了看放在床上的呼机,没有新的信息,只有那个冷漠的数字时钟在严谨的跳动着。于是我叹了一口气,把呼机仍在一边,试着暂时不要再想起铃的事情。
可是我失败了,就算我打着游戏,看着小说,在老大老二回来之后取笑他们新理的发型,躺在床上参加卧谈会……我依然无时无刻的在挂念着那个小小的传呼,希望能听到那个熟悉的“嘀嘀”声,我在担心铃有没有安全的回到她的学校,我在担心铃会不会因为我刚刚的举动而不再理我了,我还在担心铃的心目中我究竟成为了怎么样的一个角色……
而就在这个时候,我的传呼响了起来:“嘀嘀”、“嘀嘀”……
第八章 PERSONA
Persona——人格面具,它是指一个人表现在外部的那种得到社会认可的,并且能和一个人应怎样在公众面前表现出来的观念相一致的人格。人格面具是个体和社会关于一个人应以什么面目出现的折衷产物。他有一个名字,赢得了一个头衔、代表着一个部门,他是这个或那个。因此,要了解一个人,包括对自我的了解在理论上讲都是完全不可能的,因为你必须检查他使用过的所有面具:他作为朋友的面具,作为丈夫的面具,作为父亲的面具,作为儿子的面具,作为领导的面具,作为下属的面具,而且即使你了解到他现在所有的面具,你也不可能预知到他在未来会带上什么样的新的面具,人性本身就是在不断的调整和适应之中成长的。因此我们只能借助于主导面具来确定一个人的大致性格:所谓“主导面具”就是使用频率最高,最得心应手的面具,它通常只有一、两个。
上面这段话的理论根据是来自卡尔。容格的心理学教材,我打心眼里觉得他这句话说的很经典。我们每个人都是带着面具在生活的,或者说我们其实都像一张可擦写的白纸,根据情况的不同随时换上不同的面具而已。真正的本性?那是什么东西?
所以我带着面具,铃也带着面具,老大,老二,老四,老五包括静、雪这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有两个或者三个的面具,我们像一个敬业的戏子,在生活为我们搭建的舞台上费力的演出着一出前途叵测的戏。
未来是怎么样?这出戏里谁是王子谁又会是公主?我不知道。
呼机响了,我几乎是蹦起来的拿着那个呼机,在黑漆漆的夜里,淡绿色的屏幕显得特别的晃眼:999,代表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