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污点”的人,实际上对婚后的生活感到厌倦和麻木,但他们程度不同地渴望与非配偶的异性接触,在没有“越轨”的情况下改变婚姻给自己带来的单调和乏味。这种只寻求精神上的新鲜感,压抑肉欲上冲动的“准婚外恋”反映了许多中国人的心态。对婚姻及家庭不满,对丈夫或妻子厌倦,但绝不改变婚姻现状,心中装着渴望的异性,身体给予合法的配偶,甚至将妻子或丈夫当成婚外某人的替身。
这是一种统一掩盖下的分裂,是一种平衡掩盖下的失衡,是一种坦然掩盖下的焦虑,是一种正常掩盖下的扭曲,是一种随时可能爆发的冲突状态。
调查表明,人们对于婚外恋普遍处于一种矛盾心态中,对待别人或对待一种社会现象时矛盾,对待自己时更加矛盾。“一个人从小接受的伦理原则始终是不同寻常的东西,它比自我更强大。”心理学家的话说得非常好,说出了不可能脱离社会的人不可能摆脱巨大而深入的社会规范影响,而这种规范绝不仅仅是“明文规定”,而且是无所不在的文化渗透。弗洛伊德的“过失心理学”认为:任何无意识的过失都有潜在的目的。无意识中发生通奸,必有一个本人没能意识到的潜在的目的。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不等同于他的自觉意识,自觉意识只是广袤的精神领域中一小部分。荣格说:“人既不是自己也不是别人以为的那样,而是某种未知的,但又可以证明其确实存在的不可界定的整体。”这个“未知的不可界定的整体”就是自己的意识和自己的未知阴影。无意识中出现过失,就是被未知阴影所控制。
王宏刚(化名)和楚颖(化名)几乎每天上下班都要同乘很长一段地铁,他们用目光交流着彼此的发现和倾慕。王宏刚的妻子早已丢失了苗条的身段,但王并不想告别她胖胖的扭动;楚颖的丈夫无法燃起妻子的激情,但她并不想和丈夫分手。
心照不宣。王和楚从对方深情的眼神中感受到初恋时的激动和美好。她说:“什么都可以弥补,只有流逝的青春不再回来。”他说:“人生中什么都可以没有,惟独不能没有爱情。”她说:“遗憾的是,你我都失去了爱的权利。”他说:“为了彼此的婚姻,我们必须克制自己的欲望。”他们的确陷入“无性的爱”,但那种思念和沉醉,那种网上的情意绵绵,那种相互依偎的呢喃燕语,那种热泪盈眶的依依惜别,都告诉他们自己陷得很深,双方所恪守的“规则”已经被磨得比窗户纸还要薄,但他们没有对不起婚姻的愧疚,自信没有越过雷池,就依然是柏拉图老爷爷的信徒。可是直到有一天,王宏刚的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