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坏”的两分法教育中,“代表人物”一定会在某一天到来。那是美好的象征和邪恶的反面,那是一切我所知道和想象的事物的“形象大使”。
这个形象大使,一定会经常出现,频繁表现,但一定不是身边的人,而是保持一定距离、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定是更加活生生的、比一切教导都更加亲切、生动的;一定是时尚的,是与“教条”完全不同的、是属于我们这个范围和圈子的;一定是强烈的、夸张的、刺激的,是冰激凌或浓咖啡,而绝不是淡茶或燕麦粥;一定是让我敬畏并且佩服的,而绝不是有许多缺点每天都能让我逮个正着。
“看看周围的人,哪个可以让我佩服啊?”那个女儿对我抱怨:“我早就不崇拜爸妈了,他们太市民,他们关心的那点事儿,我烦还烦不过来呢!大概是两三年以前吧,那时我发现爸妈不值得我崇拜的时候,还真的痛苦了一阵子,我觉得我特不孝顺。可是,后来慢慢地就觉着,我必须冲破他们给我营造的小圈子,要不然,我会被我的家给窝坏了。”
“那么,周围的人呢?比如老师?”
“有的老师值得尊重,但我没法儿崇拜他们。老师归老师,偶像归偶像。”
看来,老师没有撑起她的渴盼、她所寄托的某种精神需求。
那么,谁来呢?
所有这些条件,谁具备呢?或者说,谁借助了一定的条件而具备呢?
当然是明星!那些演艺界的明星最有可能首当其冲。其次是体育明星,但体育明星曝光的频率一般来说低于演艺明星,所以稍有逊色。再其次是老师,那些比较年轻但又成熟、有个人魅力的老师有很大的优势,但在艺术包装和媒体宣传等方面却无法望明星的项背。再其次是高年级或邻居、社区经常谋面的大哥大姐,当然需要达到帅呆酷毙的级别。至于同龄、同班或同桌的你等等,虽朝夕相处也要大大地往后排了。
绝对不应当回避的是,青春期是性意识觉醒和迅速发展的时期,处于青春期的青年是伊甸园面临禁果诱惑的亚当和夏娃,他们强烈地压抑着品尝爱情甘露的欲望,而表现为躁动和渴求。
让明星偶像矗立起来的心理条件可全都具备了,一样不多,一样不少。
于是,令家长或老师以及社会上各色人等感到不可思议的怪诞、乖张、疯狂的“奇迹”发生了。“那天晚上,我们来到宾馆,一直等到天亮。夜里冻得发抖,我们几个女生互相拥抱着,互相鼓励着。我当时想,多么奇妙啊,我们竟然谁也不是谁的情敌,大家反而成了难兄难弟。可是,消息错了,偶像竟然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