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独身,她的忏悔中隐含着品尝代价的无奈。她意识到对剑的拒绝中含有虚荣,尽管她没有从“我最后留给他的伤害是责骂,责骂他事业没有起色,责骂他情感不自立,不知道他能不能体会我的良苦用心”中表述自己心态中虚荣的成分。
男人的身高、男人的容貌、男人的事业、男人的金钱、男人的地位、男人对自己的殷勤或服从、男人对自己“形象”需求满足程度……当这些纳入女人的要求时,有几分是出于情感的需要、甚至欲望的需要?有几分是旁顾着别人的眼光、女友的评价?又有几分是关照着自己的“形象工程”?“我只在乎自己的感觉!”我在采访中遇到一位虚荣人格倾向十分明显的女士,她的话我压根儿不相信。虚荣,已经折射在、内化在“自己的感觉”中,她的“感觉机制”中已经深深地埋藏了使自己难以自知的虚荣。这是一位身材高挑、气质不凡的女性,离异之后长期独身。只是在偏离虚荣的话题,涉及离异原因时偶尔露出“他真的让我没脸见人”“我的老公不能比别人差太远吧”。她透露了老公对自己很好,工作也踏实,但周围的太太们多数都开上“别克”“本田”之类时,老公却费尽力气仅仅实现了一辆“夏利”。
5。“理想彼岸”的守望者
如果说多数独身女人是由于种种原因错过,或至今也在等待或寻找,那么有少部分(但数量在增加)女人是“自觉地”选择独身。她们是对于婚姻生活与独身生活进行过“比较研究”的、有一定“自我选择”意识的女性,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切身体验或恋爱经历,不是“生活教会了我”,而是经过审视或思考而“学会了生活”的、颇具时代色彩的一族。她们对社会上信任流失感触更深切,对男性的弱点看得更清楚,对自己需要什么想得更明白,而自己的独立性更强,更多地具备了“不需要”、不依赖男人的独立的能力和资格。对于她们来说,大概可以称得上“独身主义”的信奉者。
就像一位供职于外企的白领女郎所说的:“靠不上男人,靠自己吧,可是越独立,你就越发现男人不能容忍你。女人怎么会不期待有人爱呢,可是你看得越清楚,你就越知道什么样的男人不能嫁。”当“不能嫁”的男人从反面引证着自己“只能嫁给”的某种男人“模式”的时候,符合模式的男人早已所剩无几。据说社会学家测算过,一个30岁的女研究生,如果按传统标准择偶,她的选择面只有0。2%——当然,所谓传统标准,无非是年龄要比自己大、学历要比自己高、收入要比自己多,也许还有不是二婚、身高不低于自己。而传统标准基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