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同事接到一大束鲜花,是她老公让人送的,纪念结婚五周年。真让人羡慕!”
……
这样的“比较研究”,足以让老公仰天长叹,自惭形秽。可是,有朝一日,和那位自己艳羡不已的女人表示自己对她老公的赞赏,那女人却说:“他呀!别提了,跟你家谁谁根本没法比!我那位是天底下最不懂得疼老婆的一个男人,哪像你老公,公休日从早到晚陪你练车。我练车那阵子,他连看都没看过一眼,就知道每周领我去哈根达斯,连哄带骗地对付我,平时连自己的毛巾都不知道洗。没办法,谁让我命不好,赶上了,自认倒霉吧!”
须知世上没有统一的标准,一个男人一个模式,妻子的感受最重要。老公是自己的,拿他和别人比,比来比去又是自寻烦恼。
其三,妻子要增加鼓励性付出。
妻子充满委屈的同时,丈夫也可能一肚子苦水。有社会学家将夫妻之间的生活划分为两大范围:一是公际性范围;二是表意性范围。公际性范围指经济、家务、实用事项;表意性范围指情感交流、友谊、感情的表达。公际性范围中引起的碰撞、对立、冲突,可以在表意性行为中得到缓解。
我们经常听到妻子说:“我付出我心甘情愿,可他总是不领情。我需要的不是他也像我一样付出,而是希望他能够知道我的一片苦心,只要不是个没良心的木头疙瘩,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其实将心比心,男人也是需要鼓励和理解的。如果妻子的辛苦伴随着唠唠叨叨,丈夫的奉献只能默默无闻,久而久之,辛苦被抱怨所淹没,丈夫感受到的不是温柔和亲情,他会采取逃避,会“惹不起躲得起”。如果能够给丈夫一个敞开心扉的机会,我们会发现,抱有这种“躲避”和“忍让”心态的男人的确不少。反馈是双向的,越是这样,越是让妻子委屈,形成一种非良性的循环。
社会学家爱拉·雷斯说:“一个人变得依赖另一个人以满足自己的习惯。例如,一个人需要另一个人告诉他(她)自己的想法、感觉……他(她)开玩笑……满足他(她)的性愿望。当这种习惯期待没有满足时,他(她)就会感到孤独和失意。因此,这种习惯使关系趋于永恒。”心理学家的话更有启发性,霍得华·未勒和保罗·西格尔说:“‘有意识的’和‘故意的’是指每个伴侣可以刻意选择,以帮助另一个人的需要,增强另一个人的自我价值和有吸引力的感觉。最初的相互发现和入迷的激情消弭时,可以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如何使另一个人感到自己有吸引力’。这可以像赞扬那样明显,或者像在适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