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笑讲师教授为金钱而浮躁;瞧不起知识分子的迂腐,又嫉妒他们是吃公饭的;轻视吃公饭的人没有了丝毫的创造力,自己又渴望有一天能钻进他们的队伍;憎恨腐败,又想利用腐败的官员为自己的上升铺路……然而他不论怎样变,却有一根心灵的筋骨不会变,那就是一个穷人最基本的感情和良心。虽然他渴望挣钱,却希望在自己未来的公司里每个人的良好人性都不要受到压抑,向上的欲望都能得到满足。在金钱与荣誉之间,总有一种力量在把他拉向荣誉这边,他好象更想得到一种价值上的满足。他与享乐永远格格不入,与世风永远格格不入。他一方面干着在别人看来是最低贱的工作,比如裸体模特和清洁工,一方面又反差极大地就象时代的思想家,在具有幽默性质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可笑和神圣,他的真诚和迂腐。在他的身上总是充满对立,英俊的外形与身份的反差,低贱的工作与头脑的反差,勃勃雄心与地位的反差,善良的本质与环境的反差……这才是生活中的真正的幽默。
我们看到这个人是时代的产儿,是多么典型的性格。向上的力量和向下的力量同时存在于他的心灵。这就是人,活生生的人,充满了各种内在矛盾的人。通过引入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手法,我们让这个人的内心总有两种相反的力量在同时大声叫喊。在对权力、地位、金钱、物欲……这些时代宠物们的追逐与抗拒中,总是伴随着情感、人格的失与得,灵魂的死灭与再生是那么惨烈。
三、小说的艺术特点
结构简洁,重心突出,内在张力大。
语言泼辣,尖锐,细腻,朴实,充满生气,加上主人公那独特的性格和智慧,使感情和思想很容易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注重现实感,生活的信息量较大,让人感到厚重,亲切,真实。特别注重细节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在纷杂万象的事态中去叙述和描写,具有相当的震撼力。不论对生活场景的描写,对世风的临摹和分析,还是对所谓的知识分子的刻画,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
可读性强,把严肃的思索尽量用小说的情趣加以体现,追求深刻,但不沉闷,追求本质,却通过有趣的现象入手,具有本质上的幽默感。
人物丰满、有特点。一部小说如果没有一些有个性的人物作支撑,那只能供人在某几天里轻薄地消遣一下。好小说都是靠不朽的人物传世的。作者一贯追求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个性、有思想、有滋味的人物,让人们不易忘记。人物内心的二重矛盾,性格的复杂,心理的多侧面,甚至对复调手法的运用,使人物更加真实饱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