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王林一把拉住他,给刘参赞介绍:“我们班的老陈,出来前是上海的名记者。”
陈香墨赶紧和参赞握手寒暄,一回头,白帆起身早走开了。王林拉着陈香墨,让他坐在刘参赞身边。
陈香墨也为白帆的样子害臊,便尽力和刘参赞攀谈些雅闻趣事,刘参赞是教育部的官,大家倒颇有话讲,言语投机。
开宴时分,主办单位请刘参赞上台致辞,刘正说着如今中国留法学生的情况,他的大块头司机乐了,说:“老刘这套话,都翻来覆去说了多少遍了,我都能背下来。哈哈。”王林拉着他干了一杯。
过会儿,王林的小朋友代表主办单位前来敬酒,说:“刘老师,今天的菜全是在‘山外山’订的。还行吧?”
大家把酒言欢,学生乐队奏着“春江花月夜”。
王林敬了刘参赞一杯,说:“刘老师,我们学校的中国学生想搞一个‘中国文化周’,您看能不能指导和支持一下?”
“写个报告上来,我和同事们先研究研究。”刘参赞答应说。
晚宴未完,参赞便提早回去了。
接下去是舞会,王林说玩得晚一点儿吧,不行就睡在小朋友那里。可陈香墨惦记着功课,又没人认识,想回去了。
白帆也主张早走,于是三人告辞出来,由一个主办单位的留法硕士生带路,直接去附近的地铁站搭车。
到了玛西·巴莱昭,去宿易小镇的末班车已开走了,寒冷的街上连的士也没一辆。跟车站票务人员要的的士站电话老没人接,陈香墨无奈拦了警察巡逻车求助。警察拿出手机帮他们订好了车,可半小时过去还不见车的踪影。
白帆见一辆私车泊在地铁站门口,车上下来个老头。他招呼陈香墨:“老陈,过去瞧瞧这车能不能跑一趟。”
陈香墨烦他那没大没小支使人的腔调,不理他。
好不容易订的车来了,白帆见已跑了15欧元,用英语和司机理论。司机说走错了路,没办法。要不你们另喊车?大家忍气上了车,驶到学校整整50欧元。王林说上次他只花了30来元。谁也不往外掏钱。
“老陈,你先付吧,完了我们再还你。”王林说。
已是凌晨2点,大家赶忙回寝室睡了。
很快,春节到了,学校的中国学生在除夕一起吃了顿火锅,还唱了歌,气氛很好。白帆给所有中国学生,包括本科生和专科研究生,发出一封电子邮件:
巴黎一商所有中国学生的大节日:‘中国文化周’将在10天后举行!对大家来说,这既是光荣又是责任!为了使‘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