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早就铁定心思要去北美的铁杆候选人急了,生怕自己的长远计划和长远利益被这些心血来潮的人破坏。
大家都是聪明人,一个人在校际网上站出来,协调大家的利益:唐娜。
亲爱的同学们:
非常高兴又回到了你们中间。这份高兴是弥足珍贵的,在刚刚过去的暑假中,我走遍了美国东西岸的大城市,争取一个又一个面试机会,遗憾的是所有的门都拒绝为我打开。在深深的失望和挫折感中,我回到了巴黎。了解到许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经历。我们同病相怜。但我们不会知难而退,而是彼此鼓励知难而进,这是MBA的精神,不是吗?我渴望着去美国商学院交流,相信很多同学也有此打算。
众所周知个别学校的交流名额是有限的,为了更好利用这一资源,我们彼此进行必要的协调有利于我们的共同利益。大司泰利教授也希望我们不要挤在个别学校的大门口,而是明智地利用好自己的第一志愿优势,确保顺利成行。
我建议大家在我设计的这份公开统计表上,分别填上自己的第一,第二和第三志愿,让大家都知己知彼,然后尽量协商和平衡。这样我们也将比较容易过大司泰利教授的审核关。
祝大家都各遂所愿!
真诚的 唐娜
唐娜的建议是中性的,增加了交流学生遴选工作的透明度,也提供了使大家更理性竞争的信息平台。大家纷纷响应。三天工夫,统计结果就出来了。
大热门是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和世界第一商校沃顿。分别有8个和7个候选人。而杜克大学却无人问津。
“真诚的唐娜”又发出公开信:
亲爱的同学们:
感谢大家的支持和合作,我们的意向已经呈现在每一个人眼前。
我们需要解决问题,因为意愿和机会并不对应和均衡。不是每一个人的第一志愿都能满足,这是现实,与其让大司泰利来决定我们,不如我们先表现出灵活性。因为我们是能自我管理的MBA!
请看,历史悠久的杜克大学没有候选人是令人费解的,也许我们对它并不了解。建议大家上一下杜克大学的网站,也许这是非常适合你的机会!
让我们讨论,让我们沟通,让我们各归其所。三天内请填上你的第二次选择,我将把大家的最终志愿表交给遴选委员会。
第九章 选谁去北美(2)
谢谢,日安。
同学的回应基本是正面的和平顺的,因为大家别无良策。
张洪平和太太在暑假里玩了个痛快,人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