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女人异国寻夫奇遇:迷失在多伦多
作者:常琳 赵宝刚
第一部分
出彩儿的承诺与赵宝刚合作
没想到,继电视剧《别了,温哥华》之后,我和赵导的第二次合作这么快就粉墨登场了。
认识赵宝刚是从他的电视剧《东边日出西边雨》开始的,那时候在多伦多的唐人街上,已经有了出租国内电视剧的录像带店。
我喜欢这部电视剧,我的朋友们也喜欢。喜欢它的主题;喜欢它贴近生活的讲述方式;喜欢它追求美感的画面;喜欢它的精益求精———那是对观众的一种尊重。
那年的十月份,我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雪后多伦多》,想找出版社,也想找赵宝刚。在国际长途中,带着过时的观念我问葛优:“赵宝刚在哪个单位啊?”人家葛优送过来这么一句“我帮你吧”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的话。
因了这句话,回到北京后,我和葛优在动物园门口秘密接头(没用暗号)———把小说《雪后多伦多》交给了他。然后他把小说给了赵宝刚,不久又告诉我赵宝刚说“要是让他拍,他能拍出彩儿”。这是个让我心花怒放的承诺。
因了这个承诺,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次合作。
这个戏的投资按国内标准是“巨额”,换算成加元真是太少了,连一部两个小时的新闻片都没法拍。要拍成二十二集的电视剧,老天,我想只能在几个有限的空间演绎了,谁都知道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第一次看《别了,温哥华》是在赵宝刚的公司。大手笔的片头一出来,我傻了,马上想:“仅仅是片头而已。”没想到二十二集的电视剧,都像片头一样,以最广阔的都市生活视角在我眼前猝不及防地展开,展开,再展开。当我看完整部剧的时候,赵宝刚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老老实实地说:“我没想到这么好。”
于是就有了北京最多八个电视台同时播放《别了,温哥华》的盛况;就有了两岁小孩也熟知男主角陆大洪的事;就有了我九十岁的,每晚九点前准时进被窝的老父亲,在看《别了,温哥华》时,看完这个台的再看那个台的,一直到十点半才上床的改变;就有了我带父母在玉渊潭公园散步,一位中年妇女在我们身后打手机,她说“我去不了今晚儿,我还得看《别了,温哥华》呢”的对话;就有了许许多多,让我说这是一个“出彩的承诺”的理由。
第一次合作,就这样在观众的鼓励声中落下帷幕。
第二次合作其实在《别了,温哥华》酝酿期间就已经开始了。这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