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22岁的
女大学生,其实就是个大女孩,此刻儿才感到举步维艰。
刘颖前天来,今早走的,还憋了一肚子气。
苏家圩在三十六套正南32华里,乘马快行,个把钟点可到。在祝娟离开的当晚,苏祝周就去洛阳谋官,李、路二人不和,部队逃亡日甚,刘颖来搬小马队回去,祝娟高低不肯,这是姑嫂俩第一次意见相左。
祝娟为工作发愁,脸上的痕已然忘却。来一位政工队员报告,说省里来了个官儿,她听了也没引起重视,管他多大的官儿,无非虚与委蛇一通完事。
“官儿”到了院里,就一个人,个头不高,小方脸,也是个青年,穿一身灰布军服,没有军阶微志,官儿也不会太大。这不大的官儿,倒使祝娟脑袋轰然作响,这才是真正地政治响导啊……他,这官儿,本名关天佐,李支队初建立时,那次“结义抗日”,他序八,大家都叫他关八。他是祝娟在中央大学的同学,比她高一年级,后来是李支队政工队副队长,但他却是当时十几位大学生和天保的领路人。去年12年15日上午,李支队北移途中,关八领10位大学生与大家失散。李支队失败以后,天保收容组建小马队时,当时的扬州帮才指定祝娟为领路人。祝娟不认识江北新四军领导人,把天保领回家,结果……
“小苏啊!”关八操汉中口音在喊,“你在哪达?”
“朋友救我来了!”祝娟跌跌冲冲奔出去,把关八迎接进屋,搬椅子,斟茶,泪眼欢笑,“我今生就信过一次观世音,菩萨就显了灵。”
“你的脸……”关八只说半句话。
祝娟叫来通信员,要他去伙房传话,中午加个客菜,招待远客。然后说:“我的脸只伤及外皮层,能治好。”
两人坐下叙谈。
关八他们那批人去武汉途中又失散了两人,余者到武汉后大部去郭沫若那儿工作,他去了
八路军办事处,后来是
周恩来从李宗仁报告中,得知临淮关附近民军多次进袭日寇,关天保战斗力最强,也提到了女英雄苏祝娟。周恩来派关八到“安徽战地动员委员会”工作,设法寻找天保、祝娟和李支队失散官兵。“动委会”是进步的战时组织,关八拿上公文,用视察员名义到敌后来。他在路西梅家住了两天,也见到了哑姑苏祝嫚,由梅家派人送过来的。在苏家圩只住一天,主要听皓翁老人介绍情况,对祝娟的事,关八已经完全知道了。对苏家祠堂和老祖宗,关八感触颇深,因道:
“我们社会知识太少,可不能把宗祠一概当作封建堡垒,你们苏家老族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