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饭才出去。
在那次较量中,我和李雪莹获得了胜利。
“呃我们星儿是个听话的孩子哎,”今天,李雪莹使用的是她惯用的老办法捧。“你看嘛,她脚在动了,在慢慢地往前走了今天爸爸炒的菜好好吃哎,快点来吃哦要走拢了对,把肥皂拿起来”
在李雪莹的引导下,星星就一步一步地挪到洗衣台边上……
我们可以初步来分析一下这个时候星星的心理状态她知道如果硬要和我们对抗下去,最后可能犟不过我们。现在,李雪莹给了她一个台阶下,她从台阶下来,既顺从了我们的意志,同时,也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谁也没有在这件事情上占据完全的心理优势,可以说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达到了个性、纪律、技巧的较好统一。当然,在看到它积极方面的同时,也不应该忽略它消极的一面。毫无疑问,这种随机应变本质上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如果不加以限制和引导,就有可能发展成为性格上的一大弱点。
我已经好久没有见到过星星这样顶嘴了,所以,听到她这样顶一回,我心里感到非常欣慰。顶嘴是一种非常有意思、非常有价值的心理特征。根据我的理解,顶嘴大概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第一种顶嘴我称之为“叛逆顶嘴”,就是孩子的想法和我们不一样,他们认为事情不能就由我们大人说了算,并不是只有我们大人的说法才是正确的,他们也有话要说。第二种顶嘴我称之为“逆反顶嘴”,这种顶嘴最明显的特征任性和无理,但毫无疑问,它反映的依然是一种对权威的挑战。对于这两种不同的顶嘴,我觉得在家教中,应该大力鼓励“叛逆顶嘴”,而适当抑制“逆反顶嘴”;之所以只是“适当抑制”,而不是一棍子打死,最主要的原因是,从本质上说,顶嘴体现了一种反抗精神,所以它是民主的和自由的,这种在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和中国的“五四运动”追求的核心理想,我们怎么会忍心将它扼杀呢我最担心的情况是,由于我们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缺乏艺术,很可能造成为了泼水同时也将孩子泼出去的结局,那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我对“逆反顶嘴”历来都是比较好感的。特别是不习惯于顶嘴的孩子,有这么一点苗头绝对是好事。
有一天吃晚饭后,我到卧室准备继续画一个标徽征稿,发现桌子上用塑料袋套着的圆规被人打开了。桌子上只有一个圆规,装圆规的塑料套却不见了,我猜可能是星星拿去耍去了。
“是不是你拿了我的圆规,”我来到客厅去,大声地问星星,“你把装圆规的塑料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