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这段时间我在突击星星的数数能力,我也知道,李雪莹对此有点不以为然。其实,李雪莹并不是对我让星星数数有意见,而是对我在数数上比较高的目标不理解。一般的家庭对小孩子的数数能力也许就以100为限,但我对星星数数的目标一定就是1000这大大地超过了正常要求。
“死板虽然是死板一些,但这种技巧性的训练也是需要的哎!”我解释说。
“数数并不是不可以,但也用不着数到1000噻!”李雪莹还是不能理解,“比如数到200或者300就差不多了。”
“既然能够数到200、300,那么,数到500、数到1000又有何难呢?”
“但是,200、300和500、1000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
“怎么没有区别呢?”我不以为然地说,“别人只能数到100,我能数到1000,这就是10倍的概念呢?”
“但去追求这种哗众取宠的效果又有什么意义呢?”李雪莹嘟囔地说。
“你认为没有意义吗?”我觉得很有必要把这其中的道理再深入阐述一下。“不知你记不记得,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题目叫《数星星的孩子》。讲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的故事。故事里讲,张衡小时候对星空感到很好奇,经常仰望着天空数星星,以至于被他的奶奶称为“傻孩子”。你可能还教过这篇课文,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也和张衡的奶奶一样认为数星星是一种“傻行”。诚然,繁星点点,哪里能够数得高呢?既然数不高,那这种数数又有什么意义呢?但张衡就是那样执着地数着,后来真的就数出来一位有名的天文学家。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无法去考证这个故事的真伪了,但我相信,假如张衡真的那样认真地数了,绝对不会是一无所获的。虽然他不可能把星星数高,但他数数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注意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耐心和毅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所以,要真正把星星这件事做好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呢!
“另外,我以前看过一部反映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电视连续剧,我非常清楚地记得其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节。在华罗庚八、九岁的时候,有一年年底,华罗庚家的账房先生进行年终盘点扎账,但他用算盘把账目打了几遍,一直无法弄平,华父也非常着急。这个时候,华罗庚表示他愿意去理一下账,结果他噼哩啪啦一阵算盘打下来,收入和支出的帐目完全相符。原来,账目本身并无问题,只是数字太多,账房先生那点算盘功夫已经有点难于应付了,才造成这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