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照片——“抗日时期回国侨工服务团留昆同仁集会”。
“他复员回马来亚,又来看我们来了。和我一批回国的。”
父亲指着照片里名叫陈安的人兴奋地说着。
看着照片中“战友”一词,我对父亲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
“战友”是那样的崇高、亲切!
一直以来,我对父亲一直有一种难言的忧伤和自卑。
“他怎么还会有战友?”我在心里犯嘀咕。
那是我所知道的父亲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他的同仁留下的合影留念。
1987年7月28日,乌云厚重。父亲在雷雨声中,艰难地吐出几个字“想回家乡——”,长舒一口气,走了!身穿那套银灰色的中山装静静地走了。
贴身的,依旧是他那印有“奖”字的纯棉内衣。
“在中华民族危亡之际,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困苦年代,在国共合作拯救中华民族危难时期,陈昭藻同志响应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号召,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抗日救国斗争,积极参加南洋华侨机工抗日回国服务团,战斗在当时与国外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上,出生入死地为祖国的抗战服务,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呆呆地听着父亲的悼词,静静地看着闻讯赶来向父亲作最后痛别的“异乡人”,他们面对父亲的遗体,一个个老泪纵横!我相信了,父亲生前的确有过战友!
许多年以后,我从翁家贵老机工那里得知,与父亲同一批回国的机工王文松,早在1946年末担任美军翻译时,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驾车在昆明东站不幸发生车祸,送到昆明惠滇医院抢救无效身亡。翁老、父亲等几名机工前去送别,悲痛至极。
之后,我才理解父亲为何一再地提及惠滇医院——那里,有他和战友最悲痛的离别。
父亲走了,伤心之极,我欲哭无泪!
弟弟捧着父亲的骨灰,把他深深地埋入土中。父亲完全地留在了云南昆明!
父亲真的走了吗?
父亲的背影,我挥之不去!
人真是奇怪,在很容易就能够获取之时,往往对事物的存在无所谓。而当意识到真正失去之时,又恨不得使劲地刨、使劲地搜,希望寻得那曾经很容易得到的东西。
父亲,看似平凡,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在他生前,我没有认真地琢磨他。自从知道他有“战友”之后,在我自卑的心中,父亲的形象有了一点点挺拔。
父亲的背影,驼的。忘不了,的确忘不了!
1989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