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是每个归来的侨工所必须的。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全民抗战随即爆发。随着日军的疯狂进攻,国民党正面战场失利,中原及沿海大片国土沦丧,首都南京很快失陷,国民政府被迫迁都重庆。1937年10月,为增强实力,加速运输美苏等国外援军需物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广州成立了“军事委员会西南进出口物资运输总经理处”。这一机构可称得上是当时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运输机构。国民政府对其十分重视,该处先后几位负责人都是蒋介石的亲信。首任主任曾养甫,继任为宋子良(宋子文之弟),最后一任为蒋介石的表弟俞飞鹏。因考虑利用香港口岸,西南运输总处最初设在广州;无奈战局急转直下,1938年9月总处移驻昆明,直到1942年,西南运输总处一直在昆明小东门内大绿水河租赁的房屋内办公。1938年9月至1942年初,特别是1940年6月滇越铁路停运后,滇缅公路成为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西南运输总处正是仰赖这条国际运输线——“抗战输血管”,才苦苦坚持了若干年。作为拥有3000余辆货运汽车的战时运输机构,西南运输总处负责输送的地域十分广大,东至沿海,西南达缅甸腊戍、仰光,南至越南同登,北入重庆、泸州。除公路运输,该处还利用广九、粤汉、滇越和仰光至腊戍间的国内外铁路,以及珠江、湘江、沅江、伊洛瓦底江等水运航线,构成庞大的联运网络。西南运输总处设有公路、水路、铁路三个运输组及运输研究、购料两个委员会,其分支机构遍布国内外,先后设有香港、河内、汉口、长沙、梧州、南宁、缅甸、昆明、贵阳、重庆等分处,衡阳、常德、柳州等支处。1938年秋,武汉沦陷,撤汉口分处而增设成都支处,南宁分处改为支处,缅甸分处改为仰光分处,增设新加坡、畹町分处,腊戍、八莫支处。1939年底香港分处因战局发展无实际存在意义而迁昆明与总处合并。
西运处是中国政府主要管理战时运输的大型国际运输机构,直辖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本身就是一个准军事组织,故而对机工实行军事化管理。实际上这种军事训练对机工将来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防空演习。现在还健在的一位老机工、云南南侨机工联谊会会长王亚六先生就曾经回忆道:遇敌机轰炸卧倒时胸部不能紧贴地面,否则就会因爆炸导致的地面强烈震动震坏心脏——这个知识就是通过训练所得到的。
军训之后,机工便被分派到各运输大队,正式投入抗战运输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