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天性中的善良,出于对母亲的一贯遵从,小理认真地按照母亲的叮嘱去做了。
新婚第二天,她就早早起床下厨房,公公杨金山和婆婆齐素清闻声跟了进来,连声让小理进屋。小理笑着说:“爸,妈,我是小辈,多做家务是应该的。”
“那我们给你打下手吧。”婆婆说。
打下手?小理为难了,熬点儿粥,热热馒头,三个人忙岂不是小题大做?
小理开始淘米,余光中,她发现公公一直在盯着水龙头。抬头看他,他就立刻把目光移向别处。
婆婆终于说话了:“小理呀,淘米水别倒,留着洗碗吧。”边说边拿过来一个脏兮兮的铝盆。
公公的表情随之恢复了正常,给小理讲起淘米水的妙用来。
小理把锅坐在炉具上,点燃炉火。公婆静静地站在她身后,小理感到脊背发热,预感自己一定又做了不妥的事情。
果然,杨金山又开始了“现场教学”:“小理呀,晚报上说,炉火只要舔到锅底就行了,再大了就是浪费。”
齐素清赶紧接过话头:“我和你爸是苦出身,又当了一辈子工人,比你们知识分子会过日子,你别多心。不过,话又说回来,不会过日子也不行呀,拿啥供革文念书,拿啥给你和革文结婚呀!你爸为了这个家呀,一辈子也没错花过一分钱。你们结婚那两万,不都是这么一点一点地抠出来的吗!”
“妈,能不能不把钱挂在嘴上?”革文说。
“我没别的意思,我是让你们向你爸学习,一门心思过日子,别干别的。”
小理和革文结婚的那天,王爱军正焦头烂额地与一个女人打“金钱仗”,被那个女人反锁在家里,错过了小理的婚礼;而已下岗在家,手头拮据的刘凤琴只拿了一千元钱给小理做陪嫁。
如今,婆婆能拐弯抹角地敲打小理,已是很有涵养了。
小理连连点头称是,尽管心里翻江倒海了好半天。
从这一天起,王小理就成了杨家的小保姆。
最开始的时候,杨金山和齐素清还时常围在小理的身边,一副领情道谢的模样;两个月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杨金山的腰椎病和齐素清的颈椎病似乎越来越重了,他们在屋子里扶着腰,揉着脖子走来走去,还常常伴着声声叹息。
“爸,妈,到医院看看吧。”小理说。
“唉,要看好这慢性病得多少钱啊!”齐素清说。
“我和革文出钱,你们去看看吧。”小理是真心的。
杨金山和齐素清对视了一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