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大夫的同谋。
杨金山的议论和牢骚总是特别多,尤其是在全家围坐一起吃晚饭的时候。在他眼里,好像南朝北国、古今中外的很多人——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罢,都曾经是他的仇人。他一会儿慷慨激昂地数落美国总统到处装蒜;一会儿咬牙切齿地大骂刚被判了死刑的腐败分子;一会儿抱怨居委会的老太太收了那么多卫生费,院子还像个垃圾场;一会儿抖着手用筷子点着盘子里的芸豆,指责现在的菜农黑了良心,只顾用化肥,把蔬菜熏得骚烘烘的变了味儿…… 杨金山情绪激动,言辞激烈,唾沫星子和嘴里的饭粒儿一起往外喷着。
有的时候,陶陶会惊恐地躲进小理的怀中,扑闪着眼睛怯怯地看着爷爷,以为爷爷在和大家吵架。
齐素清的右手始终没离开陶陶小小的脊背,当当地捶着。呕吐是很难挨的,一只坚硬的拳头在后背上猛砸就等于雪上加霜。
小理小的时候,刘凤琴就是这样做的,小理知道那难受的滋味。
其实,呕吐的人只希望有人能端着一杯不冷不热的温水,静静地等着他吐完,再把漱口水递上。
此刻的小理也很想这样安抚女儿,但她不能动。她必须看好孩子的手,手一动,针就动,针一动,周围的肌肉就会肿,那会很疼,而且前功尽弃,得换地儿重扎。
针扎在陶陶的手上和扎在小理的心上是一样的。小理怕女儿疼,也怕自己疼。 (140625)
日期: 03/13/06 21:27
小理心猿意马地在办公室中发呆,仿佛仍置身于无比喧闹的家中。奶奶是亲奶奶,爷爷是亲爷爷,可为什么就是让人不放心呢?
小理不知道,三百六十行,各有各的道儿,带孩子也是一个大有学问的工种,不是每个人都能胜任的——尤其是隔辈的老人。
而杨金山和齐素清是能安下心来带孙子的人吗?
在陶陶上幼儿园之前,一直是爷爷奶奶带着的。在年轻的孩子妈妈们羡慕的目光中,只有小理清楚,公婆为她带孩子实际上意味着她要同时面对三个孩子——一个是还不懂人语的陶陶,两个是什么都懂,却比儿童还要难缠的老小孩。
那段日子,无论是杨金山、齐素清,还是王小理,都疲惫不堪。
每天中午,小理都要赶回家中为三个孩子做饭。在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中,杨金山一五一十地向小理汇报:“八点的时候,陶陶吃了十五粒奶豆,九点的时候吃了六根咪咪薯条,十一点的时候吃了半块巧克力,刚才又吃了三分之二的雪糕……”
惟独没吃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