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出幕后主使后,几个大儒直接被砍了头,理由是煽动民乱,其心可诛。
于是,许多原本高谈阔论的,慷慨激昂的,指点江山的……通通如同暴雨中的鹌鹑,瑟瑟地闭上了嘴。面对死亡的威胁,大部分人都无法坦然面对。
然而这事并不能简单止息。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读书人便几乎等同于儒生,天下皆尊之敬之,无论哪朝哪代,帝王对儒生总是礼遇尊敬有加,儒生地位一直岿然不可撼动。
然而,此次新帝却毫不犹豫地砍了几个大儒的头,这让儒林中人产生了一种危机感。
仿佛千百年前始皇帝焚书坑儒,早已习惯高高在上的儒生们谁也不想再遭遇那般浩劫。
于是儒林大震,人心纷纷,虽则大部分人做了鹌鹑,却依然有腐儒捶胸顿足,大呼新帝乃暴君,新朝岌岌可危,江山不日又将陷入战乱,国将不国,民将不民。
还有人悲愤疾书,列数新帝诸般罪状,没胆子的写完只在自家里一遍遍诵读,仿佛这般就可以讨伐暴君;有志气的,则去那市集人员车马辐辏之处,登一高台,声声泣血地问天地何时清明,哭圣人之道崩殂。
思想最无力,思想也最有力,只看这思想能不能煽动大部分人的心。
儒生们疾声高呼,罗钰也不是没有对策。
他没有简单粗暴地将人抓起来,而是让人挑了那能言善辩、机智灵巧之人,与那些儒生打对台。
儒生们出口必称圣人如何如何,儒林如何如何,他们所悲愤的,无非是皇帝所为动摇了儒生无比尊崇的地位,触犯了儒家的利益,不合乎圣人之道。
然而,普通百姓哪有那么关心什么圣人什么儒家?
百姓关心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吃饱穿暖日子太平。
这天下终究是百姓的天下,而不是儒家的天下。
当把这点挑明后,任你如何字字泣血声嘶力竭,也不过是白费力气,徒增笑而。
反正如今风波没烧到自己身上,百姓才不关心读书人跟皇帝哪个才是正义。
只是看热闹罢了。
***
主犯的几个大儒被砍头引起如此风波,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