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官大都集中在京城,比如工部织染所的正九品大使,县里有编制的官员只有几个,像知县、县丞、主簿、教谕、训导等,现在事情有了变化,一下子多出了几个编制。
县衙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中央朝廷有六部,县衙有六房,分别为吏、户、礼、兵、刑、工六房,以前像户房的管理者就是书办或书吏。
想当初顾青云刚考上童生在县府读书时,他还到过工地给人算账挣钱,当时教他算账技能的就是户房的书办,对方是不入流的身份,但他相当于现代的财政局局长,在当地还是很有权势的。
这种书办不属于官身,属于吏,他们才是真正办事的人,还是常和百姓接触之人。这种差事基本上是父子相传,几代之后在当地的根基就深厚起来,朝廷任命的知县甚至还不敢和他们对着干,窝囊点的甚至会被架空,只能做一个橡皮图章。有些书办甚至能传几百年,真正做到与国同休,比公侯权贵还要传得久。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官吏之间的矛盾就好比妻妾之间的关系,有时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就看谁的手段厉害。顾青云之前不想下基层,就是觉得地方上的关系太复杂,他前面一心读书,处事手腕不够,这才干脆死了这条心。
本来前面那么多朝代都是这样过来的,大家对此习以为常。只是七年前又有一位新科进士当上县令后,发现有书吏在他面前弄鬼,新科进士就让人把书吏给抓了,偏偏那名书吏还在他面前挑衅,认为他不敢对自己如何。于是新科进士一怒之下,用自己的配剑把书吏刺死。
正和十几年前庞喜林干出的事几乎是一模一样。
那血淋淋的事情传出后,京城又是哗然一片,事情接连发生,一时之间,各县的官吏关系逐渐变得莫名紧张起来,有知县觉得办事不如以前那般顺利了,心里知道有人在弄鬼,偏偏事情又符合程序,简直是有苦难言。
针对这种情况,大概是这些年户部的钱多了,还是针对某种考虑,朝廷就把书办给予正式的官身,比如户房书办改成户曹,品级为正九品,如果是人口少的县城,品级就降为从九品。
此事一出,当时率先提议并主持此事的官员正式拜为左丞相,也就是之前顾青云见到的那位。
“朝廷的这个制度好啊,要不然以前就算有了恩荫名额也很难抢到,有时不得不退而求其次,直接把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