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可毕竟是少数,传到下一代,若是医术不过关,也是无法再担御医一职。”王大夫笑骂儿子傻,又问了一些细节的东西,便让儿子大胆去做。
待王修晋离开之后,王大人坐在书桌前研磨,一边研一边想如何提笔,这事还得向皇上报备一下,不然被一些有心人士点出,王大人担心皇上会多心。
皇上拿着王大人写的折子,说是折子,还不如说是一封私信,内容简单明了,把现在百姓看病难的问题点明,有些时候是没有药,有些时候是没钱看病。王大人没有提和儿子聊天时,儿子突发奇想的提议把药材量化,也就是说让人专门种药材,这些事,还不到提的时候,与其说出来,不如直接做。
王修晋也不算是突发奇想,这个时代的药材是纯野生的,需要靠人上山下海,或是翻山越岭的去采,便造成了药材的价格虚高,不过必须要承认,纯野生的药材药性远比上辈子中医院里开的方子有效,不过这个时代种植没有什么高效催产催肥的东西,便是大片种植也降不了多少的药效。
左右庄子里有地,等到来年,便划出一块地专门种些药材,再请大夫过来看看药效,如果没有太大的区别,便可以买山种药材,若是能寻到一位在种植药材方面的能人,他便可以省去不少心,直接把买下来的山交给对方处理。
王修晋盘算着种药材的事,而皇上看完王大人写的折子后,沉默了许久,为民,他不如皇商想得周全,他以为国库丰盈,粮仓溢满,百姓在受灾时,不用担心有贪官贪了他们的救济粮,也不用担心他们会饿肚子,他便觉得自己是明君,可他想得仍不够,百姓除了能吃饱装暖之外,还有生老病死之忧,百姓看不起病,便是京城内的百姓,都要等着哪家医馆义诊了,才会排着队拿些药,京城之内如此,其他地方如何?要知道王皇商有很多的产业全都在京城之中,他招收了很多的人,去年户部在王皇商的提议下做了一整年的调查,京城普通百姓人均年收入达百余两。
在皇商的铺子和工坊做工的人,都比这个数值高。要知道这个数值,还包括了妇孺。这样的收入,还要等到医馆开义诊才能看上病,那么其他地方的人呢?皇帝不由得感叹,在折子上认真的回复,然后让亲随给王大人送去,一定要亲手交到王大人的手上,并让亲随去通知御医,从明天起,要多带一些学徒,一定要尽心教,若是被他现,有人怠慢此事,灭门。
王大人看着折子,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