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耳坠,毕竟耳坠较为简单,虽然有罗峰的记忆打底,李寻还是准备稳妥地从简单的入手。
不过这种料子太珍贵,李寻不敢贸然下手,只能先拿硬度差不多的大理石练一下手。
八刀分浪,一刀八法,顾名思义,用八刀分浪雕刻东西。一刀下去,就会留下八处痕迹。,当然这是在刀法大成的情况下。
李寻手中的刻刀,便是在普通刻刀的基础上,为了适应八刀分浪而改造过的,即使如此,李寻一道划过去,还是只能划出两道刻痕,看到这样的情形,李寻不禁皱了皱眉,旧时罗峰的身体素质比起他是大大的不足,却也因为苦练突破到了一刀三痕的地步,至于李寻为什么不如罗峰的原因,一是因为记忆毕竟不是他自己的,不能融会贯通,二是因为不同的身体,罗峰的习惯方面和他有出入。
说起这八刀分浪雕刻法,却不得不说一个很有名的玉佩——双鱼庆丰玉佩。
秦朝双鱼庆丰玉佩,是汉高祖刘邦的十七子刘绎的随葬品之一。相传汉高祖刘邦在称帝以后,将他的第十七子刘绎封为越王,后越王刘绎就埋葬在封地。1934年在湖北江陵望山西30公里处发现了越王刘绎的墓地,出土了大量的金银玉器,其中就有这一枚双鱼庆丰玉佩。后来,玉佩就在战乱中不知去向了,国民党找了十多年都没有找到。
在国内的灵异事件之中,双鱼庆丰玉佩也是必不可少的话题,其本身就是一件未被揭开的古老秘事。
双鱼庆丰玉佩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质地,是传国玉玺的下脚料。和氏壁并不是一块完美的无暇的白色。战国时代《录异记》中描述和氏壁是:“岁星之精,坠于荆山,化而为玉,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也就是说,这和氏壁正面看是白色的,但是侧面看却是碧绿色的。所以秦始皇在命人将和氏壁做成传国玉玺的时候,就将其中的碧绿色部分去掉了,而这去掉的一小块玉料,就做成了双鱼庆丰玉佩。后来,这玉佩就落到了刘邦的手里,被刘邦赐给了他的十七子越王刘绎。
而这双鱼庆丰玉佩,双鱼的同一位置的八片鱼鳞,那可是用八刀分浪雕刻一刀雕刻而成的,若隐若现,十分逼真。
李寻一直在做着同一个动作,不断地在大理石上留下划痕,这种枯燥的事情李寻坚持了一整天,也是因为记忆的原因,李寻很快就达到了一刀三痕的水平。
一连两三天,除了吃饭的时候被万俟央叫出来,李寻一直宅在房里,不断练习着八刀分浪雕刻法,只是却始终不能突破到一刀四痕,明明就感觉到要快了,却总是差个临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